“午时?”
周涛俊皱眉,立刻说道:“伺候我梳洗,赶紧出发!”
周涛俊虽然荒淫,但是也知道不能够耽误正事。
他必须要尽早感到长安,迎娶李修文多耽误一天的时间,对于他们周家来说就多一天的损失。
底下的人都已经等了周涛俊了,这会正主已经起来了,一行人很快就出发上路了。
作者闲话:感谢伯乐6441614(6441614)对我的支持,么么哒!
第二百二十三章 染病(一更)
等到周俊涛一行人从客栈中离开,影卫这才从房梁上下来。
“周涛俊染病没有?”
影卫通过周涛俊早上的表现,也没办法确定。
“跟上去看看。”
两人没有耽误,立刻跟了上去。
周涛俊的车队赶路的速度加快了几分,想要将早上耽误的时间都追上来。
“咳咳~”
周涛俊坐在车厢里面,一边忍受着马车的颠簸,一边时不时地咳嗽两声。
“夫君,你这是怎么了?身体哪里不舒服吗?”
怜儿见着周涛俊从上了马车之后,就一直时不时地咳嗽,忍不住担忧地问道。
“可能是感染了风寒,等会休息的时候让大夫给我来瞧瞧。”
周涛俊拿拍着捂着嘴,又咳了一阵,这才说道。
车队随行有大夫,只是周涛俊并没有没有让车队立刻就停下,而是等着休息的时候才让大夫过来给他看看。
“少爷是今早起来感觉到不舒服吗?”
大夫给周涛俊把脉,询问他身体情况。
“嗯,早上起来,感觉喉咙有些痒,仿佛有个硬物堵塞,这上路了之后就一直忍不住咳嗽。”周涛俊皱眉说道。
“少爷应该是昨晚着凉,所以感染了风寒,小人开两副药剂,少爷注意不要着凉,应该很快就能痊愈了。”
这个时代的大夫医疗水平有限,加之周涛俊一直都没有和外界人员接触,所以大夫根本就没往肺痨方面想,只以为周涛俊是普通的感染风寒,给他开的也是治疗风寒的方子。
“夫君,伺候的丫鬟真该死,昨晚居然没给少爷您盖被子。”怜儿担心将责任怪在自己身上,所以第一时间推给了守夜的两个丫鬟。
“去熬药吧。”
周涛俊摆了摆手,没太在意这个问题。
虽然他也有些生气,但是这出门在外,着急赶路,他也不可能为了处理两个丫鬟特意停下来。
周涛俊喝了大夫开的药,感觉症状好一些了,便吩咐人继续赶路。
“咳咳咳咳~”
然而,一连喝了几天的药,周涛俊的咳嗽都没有丝毫的缓解。
甚至周涛俊的身体开始出现了各种症状,乏力,低烧,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虚弱了下去。
“大夫,夫君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喝了这么多天的药都没有恢复?!”怜儿忍不住指责大夫。
“这,这可能是一直忙着赶路,少爷没办法好好休养,所以这病情才没有完全恢复。”
大夫心中慌乱,不敢将责任担在自己身上,连忙将责任推到了赶路无法休养上。
“不如,少爷,要不让队伍停下来,您好好休养一段时间?”怜儿看着车厢里的周涛俊,提议道。
“不行,咳咳!”
周涛俊靠在怜儿的身上,强撑着说道:“不能停下来,继续赶路!我在车上也能够休养!”
北方冬季可是会下大雪的,他们要是没能够赶在入冬之前进入长安,那就要在路上被困上好几个月的时间,等到来年春天雪融化了才能够继续赶路。
耽误这么长时间,绝对不是周涛俊愿意见到的。
而且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虽然有些咳嗽,但是总的来说并不严重,只要好好喝药,不受风,在车厢里面和在房间里面其实没多大区别。
顶多就是在路途中多注意一点就好了。
因为周涛俊的坚持,队伍并没有停下,继续赶路,怜儿带着两个丫鬟在车厢内照顾周涛俊,尽量不让他下车吹风。
“咳咳咳~”
不过三天时间,怜儿和两个丫鬟也跟着咳嗽了起来。
只是她们的情况要比周涛俊好不少,咳嗽也只是轻微的。
周涛俊身体被酒色掏空了,抵抗能力太差,所以反应这么强烈。
而怜儿和两个丫鬟身体素质都要强上不少,症状要比周涛俊轻许多。
“应该是染上了。”
影卫站在街边看着周涛俊被人搀扶着从马车上下来,确定了周涛俊染上了肺痨。
“你继续跟着,我去复命!”
另外一名影卫离开了,只留下一名影卫继续盯梢。
……
瑶华宫。
“母妃,母妃!”
李弘德进入宫殿,这才一见到上官瑶眼泪就止不住地掉落下来。
上官瑶只有李弘德这么一个儿子,平日里对他可是疼爱不已。
这会见人哭的这么伤心,立刻心疼地将人搂进了怀里,安慰道:“德儿,你这是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和母妃说,母妃一定帮你教训他们!”
“母妃,今天父皇夸奖太子哥哥和三皇弟了。”
李弘德哭地伤心不已,一边抽泣着一边说道:“父皇不仅没有夸儿臣,还狠狠地责骂了儿臣!”
李元民平日里如果有空,那也会抽查李弘才和李弘德的功课,原本这宫里就只有他们两个稍微年长一点的皇子。
今年三皇子李弘仁也开始启蒙了,所以这抽查功课的事情,李元民也就将他给算上了。
以往,李弘德有李弘才做衬托,每次都是李元民夸赞的对象,所以他内心也是十分骄傲的。
纵然李弘才是太子,但是也还是比不过他。
但是今天情况截然相反。
李元民夸奖了李弘才和李弘仁,独独狠狠地斥责了他!
这对于一向骄傲的李弘德来说,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也不怪他会这么伤心了。
“嗯?皇上?德儿,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和母妃说说。”
上官瑶愣了愣,连忙询问李弘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弘德抽抽噎噎地将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上官瑶。
李元民今日将三位皇子都叫到了勤政殿考问他们的学问。
李弘仁,今年才四岁,启蒙没多久,所以李元民倒是没有考究很难的知识,只是让他背了几篇诗词。
李弘仁天资聪慧,又有老师和王曼盈悉心教导,只是背几首诗词而已,根本不在话下,他不仅背下了诗词,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意思。
惹地李元民龙心大悦,夸奖他聪慧。
李弘才和李弘德年纪相仿,相差只有一岁多,李元民自然是考究两人相同的知识。
李元民这次也没让两人背书,因为他知道大概率上,李弘才是背不出来的。
李弘才这才刚回来,李元民也不想要让他在两个弟弟面前丢脸,所以问了他们对于民生的看法。
李弘才将这一路的见闻,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都说了出来,同时也将韩正泰此前提到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理论说了出来。
此番言论,出自荀子。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只有百姓才是一个王朝真正的根基。
这番理论,历朝历代的君主都深以鉴。
李元民听完当场陷入了沉思。
这观点和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他登基后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才会支持韩正泰对抗世族。
因为只有打破了世族,才能够真正改善民生。
李元民夸奖李弘才,认为他这一趟出去没有白费,不仅懂事了许多,而且也长了许多的见识。
相比较李弘才能够背出许多的经文诗词,李弘才的见解才是李元民真正看重的。
李弘德见李元民竟然夸奖了李弘才,哪里会甘心,立刻引经据典说了许多治国的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都是泛泛而谈,空而广,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若仅仅在还是这样也就罢了,李元民也不至于会叱骂李弘德。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