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上(112)
宋时朝他笑了笑,以示自己领会得,领着庶吉士们端端正正地行过大礼,请周王到堂上就坐。周王温文尔雅地答了礼,含笑摇头:“今日本王来得唐突,却不合打搅了你们学印刷。宋状元只管接着教习,本王在旁边看看,一解心中好奇便足够了。”
宋状元当年也没少接待过领导检查,国家级的巡视小组也……在电视里见过,再加上曾跟周王说过话,也算熟人了,便也不怎么紧张,笑着点了头:“既是王爷有兴致,下官自当详详细细地展示雕法。恰好下官新做了个练习硬笔书法的板子,却比平常在纸上刻版清楚,王爷请坐,下官这就为王爷讲解。”
他抽出随身带的手帕擦净桌椅,请周王坐下,又问杨检讨可要一同看。杨检讨难得有机会见他们刻版,也舍不得走,便笑着说:“状元公不必管我,我先安排下面给殿下备好茶水、点心,待会儿自己便来看。”
他先出安排,宋时便命庶吉士们都回到座上各自练习,自己站在一旁给周王讲解所用之物。
如今离着庶吉士还乡潮已经两个月,中原腹地的庶吉士都已经回了京,甚至有些家在远处、乡里没什么要事缠绊的,也早早回来销假。如今这学斋里凑凑也有近二十人,每人面前一个大长桌,桌上摆着个旧式雕版大小的板子,又各有一枝铁笔,将这学斋塞得满满当当。
周王坐的是宋时的桌子,其上同样摆着一块那样的板子和一枝铁笔。他拿手摸了一下,发现那板子竟是个凉滑的石板,石板上面平崭崭抹了一层蜡,蜡上有雕得细细的字迹,字迹却是淡淡的红色。
他亦是聪慧之人,当下便猜出来:“原来宋状元的新式刻版法是在石板上抹蜡,用蜡雕出字痕……好法子,果然是比用木板雕省力。只不知这石板雕成之后,又如何着墨呢?”
周王实在高看他了,他现在还没能弄出来足够腐蚀石板的硝酸呢,就甭提石版印刷了。不过若制能出硝酸、盐酸什么的,估计他也就一步踏入铅板印刷时代,不会搞石板的。
他惭愧地笑了笑,应道:“臣这印刷法却不是用石版,而是用腊纸雕版,在腊纸版下面衬白纸,从上面涂墨。蜡纸被铁笔刮去腊之处,便挡不住油墨浸到下头纸上,故能印出字迹。眼下用这块石板——”
他指了指桌上石板,请周王细看字色:“是在石板上浸了红白两层薄腊,先浸红色,再浸白色,刻字时看着笔下的颜色便能把握刻的深浅。若一笔下去仍有白蜡,便是用力太小;若见了底下石板颜色,又是用力太重,不多不少露出红蜡方是正好。”
用过的蜡板扔水里煮一煮,把融掉的蜡刮下来融成一团,转天还能再用,又省力又省钱。
当初教桓小师兄时,拿的蜡纸是给自己人用,不会心疼,又有他这个老师手把手教着,自然能直接用腊纸练习手感。这群庶吉士自是没资格享受一对一小班教学待遇,难像他师兄那样一开始就找准轻重,更没有那么多好纸给他们浪费,索性就石板浸腊,凑合着替代练习,先把硬笔书法练出来再说。
周王的待遇自然比他们强得多,一对一教学算是有的,却也不能给手把手教,要练刻版也只得先用石板凑合。
宋老师站在他身边,拿着铁笔在石板上轻轻勾出几个字,诚恳地劝道:“蜡版纸是在白纸上涂白蜡,刻字极耗眼力,先用这石板练看得更清,容易把握轻重。王爷若不弃,何妨亲自试一试?”
第110章
刻版用的铁笔名为铁笔,但也只有笔尖用铁, 笔身照样是木条束成的。周王提起笔试了试, 觉得十分轻巧, 在蜡面上划了一下,也不用花太多力气就划到了石板上, 发出吱的一轻细响。
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提起笔说了声:“是本王用力过重了,待我再试试。”
宋时含笑安慰道:“殿下只管放手试, 这石板是不怕刻的, 便是划出些道子, 用蜡抹上一层又平平整整的了。殿下写时有些不顺手,概因写硬笔字时手指握在靠近笔头处, 与咱们平常写毛笔字的握法、用力法都不同, 初练时一般人都难把握力道, 练多了便好。”
他另拿了只笔, 摆好握笔姿势给周王360度展示示范,又帮他调整了几回姿势。不过用惯软笔的人初换硬笔, 手势中难免带着软笔的习惯, 有时握得偏后, 有时不自觉便把食指、无明指垫高……
不光周王, 底下那些翰林也有这样的毛病, 宋老师以前上课时也得没事儿往堂下遛一圈,纠正他们用笔的不良习惯。
但纠他同年的庶吉士他纠得理直气壮,能充分享受到当小学班主任的乐趣, 纠周王时就免不了有点儿给BOSS儿子当家教的紧张感,怕管得太多引起小皇子心理上的挫折感。
皇子心情不好,他爹皇上就不高兴,那他这个吃着皇家饭的基层翰林能好吗?
宋老师有一点点紧张,然而这种紧张就像重要考试之前那种紧张,反而会促进大脑运转——他忽然想起上学时用过一种矫姿保健笔,就是在笔杆上挖出适当的凹陷,小学生握上去自然知道手指往哪儿搁,写字姿势就准了。
对了,还有的笔在握笔的地方垫一块胶圈,这样不容易硌手,也可以借鉴一下。要不要再在蜡版上印个米字格、田字格,方便这群新手练习笔画占格格式?
然后他再出个《宋时硬笔书法教程》《宋时蜡印印刷教程·基础篇/提高篇/专业篇》……油印价格便宜,印起来又方便省时,像他这样技术好的入行之后甚至能到翰林院做教学工作,也给广大读书人提供了一门新出路嘛。
宋老师正愁着翰林院俸禄微薄,搞耽美剧也没多少收益,这一下倒打开了创业思路,于是看着周王的眼光越发慈爱,温言安慰:“殿下只是一时练不顺手,也不必着急,练得过力反倒容易伤骨头。待来日臣制出不伤手的新笔和习字雕版来敬献给殿下,殿下练着便方便了。”
周王颇感兴趣地问:“那是什么样的,何时才能制成?你这宋版印术已是天下未有的奇术,今又做了练字的蜡板,竟还能再制出新物?本王倒要拭目以待了。若这新笔和蜡版能教人绝快地练出一手宋氏印刷术……”
那他亲自写一版宋体的经文叫元娘绣来,算作他们小夫妻一同进献父皇的寿礼,岂不更好?
他想到元娘,心中一阵温软,但随即又想起她怨怪兄长弹劾马家,似欲为此事疏远兄长,又忍不住叹了一声。
宋时连忙关心起这位大宝贝皇子,问他:“殿下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提出来,下官慢慢细讲便是。”
周王被他叫回神来,忽然忆起他和桓凌两人是一同从福建回来的,入京后两人还去灵泉寺前看过戏,关系极为亲厚。
如今桓凌弹劾了兵部,他做外孙的不好触动外祖家的伤心事,反而去关心这牵连了外祖的人;王妃又为他外祖家事,对兄长怕是有些怨怪,且她又心细,因着母妃和他的身份,也不会再赐什么东西给兄长。
而宋状元本就与桓舅兄亲近,不论是他为学雕版一事赏赐状元,还是宋状元送东西到边关,都不打眼。若多赐他些好物,借他的手送到边关,以桓舅兄的聪慧,自然以为是出自王妃之手,岂不两下便宜?
他想到此处,便放下铁笑,揉了揉手道:“本王确实有些用不惯这笔,这字也忒小,看多了眼睛有些累。不如宋状元陪王到院中走走,看看满院清景,也歇歇眼睛。”
这就是领导要单独交待工作了!
想不到他入朝没几个月,大boss单独给他安排了一份教学工作之后,小boss也要给他加活儿了!虽然他到翰林院这两个月只涨了工作没涨过工资,可这都是朝廷对他的爱护和考验,考验过了,升职加薪只在几年间!
宋时顿时打叠起精神,请杨检讨帮忙盯自习,自己随周王走到院里,问他是欲在庭中转转,还是到后院风景好的假山处小坐一会儿。
周王自不肯在人多的地方说话,便道:“便到亭子里坐坐,叫人送上炉子和泉水,咱们自己炊水煎茶,边吃茶边说话。”
走到后院矮山上的凉亭里,随侍的力夫搬来了煮水的风炉、锡瓶,一套官窑烧的白瓷壶、杯,泡茶的桔饼、瓜子、芝麻、橄榄之类。宋时舀水洗了手,将水瓶放在炉子上烧水,又用小槌槌散茶饼准备煮茶。
周王假意看了一会儿,不等水开便遣散诸人,单刀直入地问宋时有桓凌的消息没有。
宋时以为他是替王妃问的,算了算日子便说:“回殿下,桓御史是坐了车去的,不如乘马快,不过算日子也早该到大同了。殿下若担心,待他的书信回来,臣便立刻遣人到礼部报知殿下。”
周王笑道:“那就有劳宋状元了。桓舅兄是为父皇和朝廷办差,本王本该多关心他些个,奈何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本王也为着礼部的事腾不开手,只得托宋状元多关心他些个。若是舅兄路上有短差的东西,你只管遣人到礼部寻本王,亲戚间也该送些东西。”
宋时起身替桓凌谢恩:“殿下如此关心亲戚,是桓御使的福气。”
周王笑道:“宋状元这话说得疏远了,当初本王在灵泉寺外遇着你们师兄弟时,见你二人亲如同胞兄弟,倒叫我好生羡慕了一阵子。”
他在桓家做了几年弟子?师兄弟间倒是比元娘跟舅兄更亲厚些。
周王心里暗生疑惑,又不肯深思,旋即摇摇头将这念头甩掉,另转了个话题:“本王方才练习雕蜡时,见那板子上先有宋状元的字,规整异常,却不知要练多久才能有你这样的笔力?”
二十来年吧。宋时抿了抿唇道:“王爷自有多年练字基础,如按我师……兄弟的经验,按着字帖练的话,不须一年便可写得规规整整了。却不知殿下想练楷书、行书还是隶书?”草书他就真的不行了。
周王听出他要为自己单写一本字帖,正好合了他写佛经的心意,便问他:“可否写一本《金刚波惹波罗蜜经》?”
《金刚波惹波罗蜜经》即是金刚经,时下最流行的有两版,一本是东晋鸠摩罗什大师译本,一本是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里的唐僧——译的《能断金刚波惹波罗蜜经》。
鸠摩罗什大师译的这本共五千余字,玄奘大师那本有八千多字,周王肯挑这本字少的,真是个体贴的好人。
宋时自然利落地答应了,五千多字又不多,中间正好再寻匠人做个合用的笔和纸,大约三四天就都能做出来。
恰好瓶中水已沸开蟹眼泡,他便提起瓶子将水冲入壶,在茶碗里添了核桃、芝麻、蜜饯,冲了两碗香甜的泡茶。周王胸中存着的心事解决大半,又坐在风景清嘉的亭子里,喝着甜茶,心情也颇舒畅,夸了一句:“宋状元文章、书法既佳,不想连泡茶也好,却不知是什么神仙人物才配得上你这风流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