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说:
搞点日常,下章开始继续走剧情了。
明天或者后天更下一章。
破除月经羞耻,人人有责。
第六十七章 岂曰无衣
自从与乌兰一家分别,谢燕鸿再也没有过过这样舒适的日子了。没有追兵,不需要逃亡。北地的初夏也是凉的,天高云淡,视野开阔,洪涛山在天边连绵起伏,无有尽头。
谢燕鸿有时候与颜澄打马出去,就像儿时,他们一同打马出城游玩踏青,只是颜澄总是一副出神在想些什么的样子,谢燕鸿问他,他也支支吾吾说不出。更多的时候,谢燕鸿只是与长宁一块儿呆着,即便什么也不干,也是舒服的。
谢燕鸿仍旧每天练一段时间的剑,在这儿,他不用折枯树枝了,挑了一把趁手的长剑,在屋前的空地上便舞起来。长宁正在擦拭那把长刀,时不时抬头看他一眼。
他出了一身的汗,喘着气收剑,看向长宁,问道:“怎么样?”
长宁手里握着一块软布,细细擦拭剑锋,分神看向他,说道:“好。”
“才怪,”谢燕鸿说道,“你肯定觉得我花拳绣腿的,不够看。”
“没有。”长宁温和地接了一句,擦干净了刀,用干净的布条将刀锋仔细裹上,谢燕鸿好奇地凑过去,双手握着刀柄,猛提一口气,刀却只是被他微微抬起,又重重落地。
长宁便绕到谢燕鸿身后,伸手环抱他,双手握在他的手上,两人一同施力,长刀被举起,抡出一个如满月般的圆,再重重挥下,落地时,激起如雾烟尘。即便刀锋被包裹着,也自有万钧之力。
尘埃未落,便有人急急闯进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颜、颜大哥......颜大哥说,让您过去一趟......”
谢燕鸿忙问:“什么事儿?”
颜澄的小跟班儿二狗子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最后一锤定音:“急、急事!”
谢燕鸿忙拽上长宁,两人一块儿跟着二狗子急匆匆地赶过去,一路上所遇见的人纷纷在低声议论,隐约听见了“居庸”、“狄人”等字眼。谢燕鸿心里惴惴不安,回头望一眼长宁,长宁也蹙着眉头想着什么,见他看来,便握了握他的手。
到了前厅,颜澄正高坐上首,脚上踏着狼首,神情严肃。陆少微坐在旁边,仿佛大病初愈,还没什么精神,歪着身子靠着椅背。
“什么事?”谢燕鸿匆匆问道。
颜澄沉声道:“狄军于昨夜叩开居庸关,直逼魏州。”
魏州城,城门紧闭,全城戒严,城楼上全是被坚执锐的兵卒,粮草、兵器不断地往城楼运送。看着像是井井有条,然而仔细看去,无论是士卒抑或百姓,皆惶然无措。
狄军进展太快,春日里才开始东进,连下朔州、大同,居庸苦战不敌,魏州无险可守,放眼望去皆是平坦原野,最适合骑兵进攻,所征兵粮皆在路上,与神出鬼没的狄人骑兵赛跑,说不准哪一边会更快,这如何能叫人不怕?
王谙已近天命之年,头上都开始长白发了,如今是愁得不行,夜里睡觉都不敢脱下铠甲,就怕狄军突然攻来,原本的小圆脸近日都尖起来了。他正靠着太师椅打瞌睡,刚合上眼皮,就被属官喊醒。
“大人!不好了!”
王谙一个激灵醒过来,心都停跳了一拍,连忙问道:“怎么不好?狄军来了?”
“不是不是!”属官连忙道。
王谙松了口气,又怒道:“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属官左右看了看,随从都知机退出去了,他这才小声说道:“有消息说,圣人要迁都!”
王谙一口气没松完,又提起来了,差点儿厥过去。魏州是守卫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若是魏州失守,狄人渡过黄河,那就真的是完蛋了。是以,士卒虽心中惶恐,但心中还有股劲儿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若是要迁都,京师也不必守了,士气必定一落千丈,不战而败。
“消息哪儿来的!”王谙厉声喝道,“立斩!”
属官支支吾吾的,王谙猛拍桌子,差点把桌面都拍裂了,他才为难地说道:“是京中来的贵人......”
竟还是上回那位传旨的内侍官,上回他来时,是开春,狄人刚刚东侵,传来圣旨,任命孙晔庭为西北督军。这位京中的贵人,沿着运河走水路回京,屁股还没坐热,又带着圣旨来了。
这回,圣人的意思是,将孙晔庭召回去。
狄人不知道啥时候就要打来了,这位内侍官全无上次的气定神闲,只想着快快把圣旨带到,赶紧随着孙晔庭一同回去。
“朝中的大人们都闹着要迁都呢,圣人还未松口,但许多豪绅富户也都收拾起细软来了,就等着啥时候明旨下来,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他细声细气地说道,“圣人倚重大人,大人快快启程回京吧。”
孙晔庭忙得脑袋发晕,正忙着催促援兵与粮草,调配兵甲,本就不耐烦应酬这位贵人,一听下来,气得话都没说出来,缓了好一会儿,才问:“迁都?疯了不成?”
内侍官脖子一缩,不敢说话,孙晔庭拍案而起,追问道:“这消息,魏州城里可还有旁人知道?”
“没、没有......”
孙晔庭见他一副惶恐不已的样子,心直往下沉。正在这时,王谙直直地闯进来,神情严肃,往时堆在脸上的笑容全然不见了。
不等王谙说话,孙晔庭肃然道:“王大人,此人假传圣旨,动摇军心,立斩无赦。来人,将他绑起来!”
王谙顿了顿,反应极快,朝属官点点头,立马就有兵卒冲进来,将那内侍官以及随从而来的人都缚住,趁他们没喊出什么之前,就拿破布将嘴巴都堵上了。
孙晔庭说道:“拖出去。”
“等等,”王谙义正词严道,“此人罪大恶极,不当众处决不足以平民愤!”
孙晔庭不由得深深看他一眼。王谙的确是聪明,怪不得能混到如今。消息既已传出,光杀此人不足以振士气,得当众处决才能永绝后患。孙晔庭当机立断,将那圣旨夺过来,悬在烛火上点了,扔进火盆里。
那内侍官不能说话,眼睛瞪得快要掉出来了,没想到孙晔庭竟敢烧圣旨。
屏退左右,室内只留了孙晔庭与王谙二人,孙晔庭说道:“明人不说暗话。援兵未至,要守住魏州,士气尤为重要,我能仿圣人笔迹,另写圣旨一张,鼓舞士气。”
王谙乍听,倒吸一口气。假传口谕,还能说是军情紧急,事急从权,仿天子笔迹,往大了说,那可就是居心叵测了。事后,若是王谙想要参孙晔庭一本,光是这个事儿,就够孙晔庭死十回八回了。
孙晔庭知道他在想什么,说道:“若魏州守不住,国将不国,何谈其他。”
说罢,孙晔庭四下看了看,撕下一块绢布,提笔思索片刻,一口气挥就。不说像个十成十,总有七成,远远看去,除了皇帝本人,谁也看不出来。他想了想,换了笔,点上朱色,屏气凝神,竟将皇帝玺印描画出来了,乍一看,竟真的像极了密诏。
王谙一直团着手不说话,也不凑过去看,也不接,垂着眼,眼观鼻鼻观心,道:“我去召集将士。”
孙晔庭没把地方选在城楼,而是选在了平日里处决犯人的刑场,里三圈外三圈围满了百姓,兵卒们被坚执锐,分散四周警戒,内侍官及其随从被缚于正中。
孙晔庭着铠甲,登临高台,朗声将那道他仿笔迹而写的圣旨念出来——
“将士皆争相效命锋镝之下,无不以一当百。魏州百姓,皆朕子民,与国运同休戚。今狄人犯我大梁,朕岂忍坐观......”
士卒百姓,听得懂听不懂的,无不心情激荡,更有甚者,当即就扑通跪下,三呼万岁。
念毕圣谕,孙晔庭拔出御赐宝剑,寒光凛然,他怒道:“此人假传圣旨,扰乱军心,其罪当斩!”
他手握宝剑,猛然下挥,刀斧手得令,同时挥刀,那内侍官当即血溅三尺,头颅落地,骨碌碌滚出去好远。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