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朝廷在缺失虎师助益之后,会派遣陆令真和亲的最主要原因。陆令真自求佳婿的奏疏使得朝廷意识到,再不果断决定,这个缓和边境兵事压力的机会便要消失了。天下俱知,今上正经八百的姊妹只有长公主一个人,若陆令真招了驸马,再从宗室女中择人另封公主送嫁,恐难得到漠北同等的重视和震慑,也无法对边境互市起到最佳的庇护之效。
因此皇帝到底准了陆令真的请求,只不过择的“佳婿”不在京中,却在千里之外的塞上。
“我猜猜,”谢竟与陆令真并肩坐在溪边碎石上,“这该不是正巧合了你的心愿罢?”
陆令真点头:“先让我逃出去再说,到时山高水远,少不得要‘君命有所不受’了。”
谢竟略蹙着眉看她:“逃出去以后呢?你知道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待嫁妆吃空,你该如何自处?那时两国边市没了你的身份护恃,一旦生乱,我族自然不占上风,一来二去,漠北与大齐又会回到今日的局面,那时你怎么脱身?”
陆令真朝他扬眉,狡黠地一笑:“所以我本就没有打算把嫁妆给他们吃。”
谢竟思索片刻:“……你是想在路上拖延,捱到冬掠开始,误过婚期?”
陆令真想了想,颔首:“漠北一旦出兵南下,这婚约便算是毁了,陛下召我回京少说也要两月,足够我先斩后奏,就像……三年前,我哥连夜带着虎师离开京郊、迅速平叛后直接屯兵淮水那样。”
“然后呢?留在雍州?”
“然后留在雍州,”陆令真低下头,望着溪中自己的倒影,“我想守着雍州城……像我哥那样。去年我哥做过的事,今年我来替他做。”
“但这不是一件易事,真真,”谢竟望着她道,“当年内情你也知晓,淮北作乱的是流民叛军,战力不可与漠北骑兵相较;且那时虎师虽然没有现在的规模,但相比鹤卫来说,人数还是要多出几番;再有,虎师这三年历经大小战役无数,鹤卫却一直驻守京城,如何从依赖独来独往、单兵作战的暗卫,转变成一支进退如一的铁骑?”
陆令真道:“嫂嫂说的这些,我在做决定之前都想过——或者说,我在三年前就想过了。漠北骑兵强悍,因此每每冬掠总是选择地处河套、平缓开阔的雍州一带作为目标,而我朝重养步兵,周围几城支援不及也不力,久而久之,就成为了边患。我拿到鹤卫兵符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在想,即使我能够训练出精良的铁骑,又该怎样面对数量与经验上的巨大差异。”
“想出结果了吗?”
陆令真眨了眨眼:“先卖个关子,若真有效用,到时嫂嫂在捷报上一看便知。”
谢竟沉默良久,摸了摸她的发顶:“也罢,你哥应当已经对你说过,雍州太守何诰是他旧师,也是收留我与宁宁的恩人,可以倚重。你用兵有举棋不定之处,尽管与他商议。”
在三年的动荡中,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活得都很辛苦,陆令从的伤疤是可见的,而在看不见的地方,不谙世事的小公主接过担子保护起母亲和侄儿时,牺牲掉的又是什么呢?
谢竟望着她明丽而飞扬的眉目,陆令真与她哥哥有着相似的耀眼外表,除了在人群中一眼可以辨认出来的英挺,还有生于天家的皇胄之气。常言说“侄女像家姑”,谢竟一路看着陆令真从孩提到少女到如今年岁,便忍不住想起他自己的女儿,她是否也要分享与她的每一位女性长辈相似的命运?
“真真,你还记得姚夫人吗?”
陆令真微讶地看过来:“当然记得,姚夫人爽朗大方又和善,我们那时去乌衣巷玩,都喜欢缠着她。”
谢竟淡笑一笑,点头,喃喃道:“我的嫂子是一位很好、很好的夫人,她把我当作她的亲生弟弟。当我猝不及防地领旨成为你哥的王妃时,许多毫无头绪的事情,我都是向她学的。我向她学怎么做妻子,怎么做母亲……当然也学怎么做嫂嫂。”
“自我与你哥成亲那日,我也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妹妹,真真,”谢竟伸出手来,拢住她的肩头,“我也要谢谢你,替我照顾青儿和宁宁。”
陆令真的脑袋靠在他怀中拱了拱:“我的嫂嫂也是最好、最好的嫂嫂。”
谢竟轻轻拍着她:“我的兄嫂都已经不在了,至亲手足,如今只剩下你一个。”
“我知道的,嫂嫂,我知道的,”陆令真侧过身来,环住谢竟,像小时候赖在他身边听故事一样抱着他,“但是你与我哥为我做的已经够多了,我只是想尽己所能也为你们做点什么,我只是想至少来日,宁宁可以不必重蹈我的覆辙。”
她扬起手来,在谢竟眼前晃着:“而且有嫂嫂给我编的护身符在,佑我战无不胜。”
谢竟垂下眸来,发现她腕间系着条彩绳编成的串子,正是十几年前那个傍晚,他、陆令从与陆令真在鸣鸾殿中笑闹,陆令从把陆令真解不开的发带铰断了,谢竟拾起边角料,顺手编给她玩的。
他怜惜地蹭了蹭她的脸颊,抬起眼,望向溪对岸军营的星点篝火,夜色中幕府山苍灰的影,更远处,在看不到的地方,是亘古矗立的太初宫。他低声同她耳语,像一对真正的兄妹:“我已经失去太多亲人了,真真,我不能再失去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了。”
鸣鸾殿内的时间如同太初宫中的每一座殿宇一样,都是模糊的、缓慢的、停滞的。春去秋来在这里不值一提,皇子皇女、内监宫人分别在此长大和老去,然后各自离巢或者不知所终。到最后也就只剩下此间的主人,朱颜辞镜,追忆着少时第一次入宫楼见到芙蓉花的鲜妍。
但吴氏不是一个会追忆的人。她从做太子良娣的时候就学会了向前看,她关心的一切是极务实的,她年幼的一对孙儿,她身处风口浪尖的长子,她孤立无援的儿媳,当然还有她抱定了远嫁的主意的女儿。
在陆令真出生的那一天,吴氏就看到了这一天:她的儿子属于她的国,而她的女儿属于另一个国。这些年陆令真跟着她惊才绝艳的兄嫂学诸般文治武功,不是一个乖顺的女儿,也不能算是一个得体的公主。
吴氏还记得陆令真十八岁那一年,终于在从小到大进行过无数次的比试中赢了陆令从,漂亮利落地缴了他的剑。她知道陆令从不会对他妹妹放水,他从来都把她当作平等的、值得敬重的对手,教导、指引她走到今日。
那时晚辈们都围在庭中,尚是稚童的陆书宁被谢竟抱在怀里,咿咿呀呀地拍着小手喝彩,陆令真兴致所至,拿着陆令从的剑双手挽了一对剑花,向旁观定胜负的陆书青宣布“从明天起不要跟着你爹学了他已经是我的手下败将了”,陆令从只是抱臂站在一旁,望着她纵容地笑着。
吴氏坐在殿内,默默记下了这一幕。她想这一幕也许并不能恒久不变,但她希望鸣鸾殿特殊而神秘的时间规则可以将它定格,十年如新。
后来的比试兄妹两人互有胜负,陆令真胜的不多,但吴氏已经慢慢意识到,不管是鸣鸾殿、含章殿还是太初宫,终有一日,要关不住这只声闻于天的鸿鹄。
和亲之事成为定局之后,陆令真来到了鸣鸾殿,跪在她的面前求她宽恕不孝之罪。她说,我生为帝女,难以撼动“长公主”这三个字套在我身上的枷,但我也不想就这么认命。我不需要自伤“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我也姓陆,我从小学文武六艺,并没有哪一点比我的哥哥或者弟弟逊色。我为什么要等一个将军去安社稷?我自己就可以做将军。
吴氏撑着肘端坐着,黄昏的夕光投射到她裙裳的金丝线上,像跃动的火星一闪一跳。陆令真的影被映在她膝上,那一瞬间她明白了“承欢膝下”四个字的分量——如果她的女儿并不快乐,她也无法从她的陪伴中得到快乐。
她很了解她的这对儿女,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但他们都有着天家人最最标志性的特质。他们的愿意往往炽烈火热,他们的不愿意往往又周全倔强。就像陆令从曾向她控诉过不愿娶一个面都没有见过几回的陌生人为妻,但也曾经对她坦诚相告,说他不能没有谢竟。
上一篇:厨子他非要皇帝考科举
下一篇:阉臣当道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