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战八方(62)
不光外族人知道冬天不适合打仗,他们中原从古至今经历了多少战争,还能连这点儿浅显的道理都看不出来吗?
北边草原不像中原,他们没有兵书也没有全面的战争观,战斗靠的全是个人经验,如果没有好的师父带领,想打胜仗就全靠他们的蛮力了。
口口相传的经验虽然有用,但是却传不下来多少,毕竟人脑子比不过书籍,几百年过去了,有些东西也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战局了。
将该说的都说了一遍,谢琼扫了下面一眼,然后示意他们说说各自的意见。
将兵力分散往边关前线当然不行,但是外族同样没有那么多兵马扯上那么长的战线,就是再多一倍的兵马,他们也不敢同时进攻三个以上的城池。
“如果外族真的要进攻西宁,将军,咱们将百姓撤离然后来个将他么困死在城里如何?”眯了眯眼睛然后抬头看着谢琼,林暄说出了他的想法。
外族人行军从来不会随身携带超过十日的粮草,因为他们向来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抢来的东西足够他们一路上的补给。
西宁城中的百姓不多,悄无声息将百姓转移虽然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法做到,让他们轻而易举拿下一座空城,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就算不打他们也撑不下去。
“撤离百姓来不及了,他们已经开始有大幅度的动作,如果真的要朝着西宁而去,两日之内就能兵临城下。”沉声说了一句,谢琼扣了扣手底下的木质沙盘,“短短两天,根本不足以将一城的百姓撤离。”
“来得及,不需要走太远,如同行军一样在几十里外扎营即可,外族人不敢短时间内就朝着关内来。”林暄摇了摇头,然后接着说道,“他们进城之后就能发现不对劲,到时候城中守军出来,里应外合之下,他们也没有机会再离开。”
边城的百姓和中原不一样,在必要时候,他们的行动力不比正规军队差多少,而那些死守着不肯离开的百姓,就只能委屈一下以强硬的手段带离。
这样虽然可能让城中的损失增多,但是比起士兵和百姓的性命来说,损失些财务就算不上什么了,而且,等后期将来犯的敌人大败,朝廷拨下来的银两也足以补偿百姓们的损失。
当然,前提是外族大军真的将重点放在了西宁,显然,谢琼担心的也是这一点。
“打仗哪儿有十足的把握,将军,天策军训了这么些年,也该出去见见世面了。”旁边谢阳伸了个懒腰,语气丝毫不像接下来要上战场,“花钱花的跟流水一样,要是出不来战斗力,那就只能让林暄卖了自己来补偿损失了。”
没个正行的说着,谢阳挑了挑眉,话中的意思却是支持林暄。
谢家军出去的斥候,如果有什么变故也能及时传回来,他谢阳手底下出来的人可不像那些外族人,连伪装都伪装的不伦不类。
再说了,谁能确定下一场打的是胜仗还是败仗,既然可能性极大,那就有必要赌上一把。
“西宁、武安、还有西边的同仁,这三座城哪个都不能放松,如果要撤离西宁的百姓,保护那些百姓也要抽出来一部分兵马,这么一来,阿暄,只有天策军,你有把握将西宁城拿回来吗?”
说着容易,但是一旦真的撤离百姓,接下来就真的没有回头路了。
歼灭了外族主力后此举可以说是极好的策略,但是如果中间出了什么岔子,他们这就是将城池拱手让人。
而如果西宁拿不回来,等外族人在那里站稳脚跟,周边的城池也迟早要步入后尘。
虽然对林暄的能力心里有底,但是如此大胆的行为,谢琼自问不敢这般。
他这么多年来行军打仗胜少败多,靠的是一个稳字,毕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腹背受敌,不只有外面的敌人,朝廷里还不停有人给他使着绊子。
而林暄不一样,不管他身上藏着多少秘密,但是就现在来说,这小子打仗就只需要考虑该怎么打就行了,之后来自其他地方的暗箭自然有人替他挡着。
如今这个时候,他们的确有资本这么做。
不着痕迹的勾了勾唇,有粮有钱底气十足的谢将军这时候也不怕出点小小的意外,“既然如此,谢家军里分出以前来守在侧翼,西宁城就交给你了。”
底下有人不同意这么冒险,谢将军听完来人的陈述只是点了点头,然而却并没有改变主意。
“如果丢了西宁,林暄逃不了军法处置,大家关注了天策那么久,难道不想看看他们究竟值不值得这些年耗费的银两?”
等谢将军说完,旁边的议论声更大了些,林暄将同僚们的担忧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沉声然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林将军看着面前地图上和蒲津关距离很远的西宁,想着怎么才能最大可能的避免失败。
他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将外族大军困死在城中,但是无疑,成功的几率极大。
虽然天策军人数不算太多,但是想要突破他们的包围,最好做好将命留下的准备。
嘴角勾起一抹森然的笑意,林暄低头将地图上的褶皱抚平,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脑袋拎不清起兵意图破坏盛世江山的人。
不管是内乱还是外乱,那些人——都该死!
第68章
领了命令后一刻未停直接率兵朝着西宁而去, 林暄只来得及叮嘱了涂景阳注意安全别随便乱跑,然后就只给他留下了一道背影。
将人送出了军营, 涂景阳收了笑意,然后转身朝着谢琼所在的营帐而去, 他在这个时候来西北,可不只是为了林暄一个。
到底是皇室中人, 就算说着不想掺和朝政一心只想挣钱,他也没办法真的脱离了朝廷。
史上闲散王爷不少, 但是那都是在皇帝有可用之人的情况下,他们家其的兄弟本来就不多, 要么和义忠走的太近当年一并处置了,要么能力不足对这些避之不及, 除了他, 他们家皇兄也没有其他放心的兄弟。
为了避免他们家皇兄累死在龙椅上,他这个弟弟只能听话的干活儿了。
战争耗的就是钱财, 如果国库充盈, 他们也不是耗不起,但是江南一带缴获的银钱刚够填补国库的亏空, 剩下的也很快用在了百姓身上,如果不是他们铺子够多, 说不定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起了。
也不知道太上皇他老人家在位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 把国库的钱都借出去, 他当以那些借钱的人的品行还能自己还回来不成?
对如果幽居深宫的太上皇连最后的尊敬也没有了, 涂景阳刚接触户部的时候就知道朝廷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 可惜当时太上皇只能看见一片锦绣江山,其他什么也不肯去看。
危言耸听?
可去他的吧!
最受不了的就是看到国库的账单上又少了多少钱,涂景阳虽然不排斥在军饷上的花销,但是也没打算就只花钱。
没有足够的益处他们只能越打越穷,对于刚有起色的国库来说,他们可经不起这样的损耗。
而且,在大庆的边境肆意抢夺了那么多年,那些外族身上肯定能刮下来不少油水。
都说商人看重的就是利益,不好意思,他涂景阳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既然将银子花在了他们的军队上,那就从敌对方面讨回来。
既然打了这一仗,那就要在这场战事中找出来真金实银,他们绝对不打没有好处的仗。
等这一仗打完,不管结果怎么样,贸易都是要正式弄起来的,一日防贼还行,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他们不能一直这么打下去。
每年都来边关骚扰,就算他们不怕,也一样会觉得厌烦。
等把他们打听话了再实施,比好声好气派使团过去商谈有用多了,而且战事过后,那些人也没有资格再和他们谈什么条件。
当然,这些事情现在只是准备阶段,谢琼也没有精力管这些,他也管不了这些,让一个领兵打仗的大将军管这些俗物,不说赚钱,不将他投进去的银两全赔出去就是好的了。
只是要和谢琼简单说一下他的意思,涂景阳也没有闲着,他之前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知道这里划出来的交易区有多混乱,既然打定主意要把规制弄出来,那就不能还让这里依旧这么混乱下去。
交易区不只是本朝才出现的,几百年前乃至千年前,这里就已经出现过各族交易的情况,但是外族性子蛮横,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汉人的地盘,有士兵从早到晚时刻不停的巡视着,汉人在这种交易区只能被欺压到没有喘息的余地。
只有大庆强大到那些外族不敢轻易造次的程度,他们的商人才能挺直了腰板和人交易,如若不然,就算再建立起新的交易区,最后肯定也长久不了。
几百年都没有打改的性子,因为一次大败就彻底臣服涂景阳是不相信的,但是只要有开始,他就不相信以后不能彻底让那些外族人消停下来。
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是没有弱点的,那些外族人要的无外乎是粮食金银,放任他们去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以此入手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在林暄走后第二天,谢琼也带兵离开了军营,除却留守的军队,军中将领基本全都去了前线。
天气一旦冷下去,事情就不好控制了。
林暄带兵直奔西宁而去,而后直接和城中守军下了命令,立即撤离所有百姓。
边境的百姓虽然彪悍,但是有一点很好,只要有命令,行动起来速度不比正经士兵慢。
守城的将领得到命令之后犹豫了片刻,但是很快便去安排城中的百姓了,虽然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但是林将军得了谢将军的首肯,接下来肯定是有后手的。
钱财什么都不重要,身在边城,百姓家中大多没有什么之前的东西,将牲口藏好重要的东西放好然后带上几天的干粮,西宁城很快就只剩了士兵。
到底只是一个小城,百姓一共也不到万人,因此撤退起来比林暄想的还容易了不少。
分出一部分士兵和百姓一起往关内走,对于这些换身装备就能直接上战场的百姓们,林暄心中也镇定了不少。
天策军不能进城,西宁的守军也不能全部留在这儿,但是明面上的守卫也不能少,如果一来到就看见城里没人,就算再傻那些外族士兵也不会直接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