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雌虫穿成乡村哥儿(193)
待到魏琼将他叫入后院的办公楼内,竟然还让自己的夫人坐在一旁,便实在是压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了。
“魏知州!你不过入职数日,就把夫人也带到府衙,成何体统!”陆通判说道:“这里不是你家,哪里能容得你二人在此亲亲我我!你这般言行不端,我定要向朝廷举报你!”
谢凌听到这陆通判竟然说要对朝廷举报魏琼,面色一白,心中也十分不安。
魏琼却暗暗抓住他的手,一边安抚他,一边对陆通判冷笑道:“大宣律例何时规定过不能带夫人来府衙上班?陆通判既要举报,也需得名正言顺,可不是你空口白牙一句言行不端就可以污蔑的。”
“你!”陆通判顿了顿,大宣律例的确是没有这种规定,因为也压根就从未有人做出此等事情。
见他吃了螺丝一般吱哦半响,魏琼便道:“陆通判还是好好担心自己的工作吧。你已来了南沙三年,却半点建树也无,你之前说那上一任的知州来南沙五年还无建树,让朝廷将人调走。可你自己不也是来了三年,可是想到了什么提升民生的好法子啊。”
“南沙此地,不易农耕。民生本就艰难,还有贪官污吏层层盘剥,自是无法提升。”陆通判道:“若是能除尽南沙贪官污吏,让利于民,南沙百姓的日子自是能好起来的。”
“不过是纸上谈兵,”魏琼闻言便摇了摇头。
如陆通判这种靠着科举出头做官之人,家中本就不富裕,也没有什么经营的经验,只有一腔热血。
不过他这腔热血,根本就无法落到实处,最后也不过是怨天尤人,空喊几句罢了。
“把你整理过的家田资料拿出来吧。”魏琼说道。
陆通判便只得将自己整理好的册子拿了出来,给魏琼过目。
此时,谢凌在一旁,却是拿出了一张很大的图纸。
他将那图纸摊开在桌上,陆通判才发现,是一张南沙的地形图。
“夫人你对照着看看,我来帮你墨磨。”魏琼说着竟把那册子递给了自己夫人,他则在一旁拿了个砚台,加水开始墨磨。”
陆通判瞧见谢凌竟将自己辛苦做好的明细给了个哥儿,满脸阴沉,恨不能立刻甩手走人。
“陆通判,你若今日走了,便是消极怠职,日后也不必再来了。”魏琼提前一步说道。
陆通判心中有气,却又不敢发泄,只能强忍下来,看着那面嫩的哥儿看着自己那本明细。
第137章 番外二谢凌南沙篇
谢凌他看了一会儿, 便提起毛笔, 沾了些墨汁在那地形图上圈了一下, 道:“陆通判, 按照你的记录, 从南沙北部的浪口县到五道县为南沙主要粮食产地, 大部分种的稻米, 是也不是?”
“是。”陆通判听那哥儿看了一会儿,倒是真的看进去了,还在地图上将其圈的十分清楚,心中也是消了两分气。
“那南沙的南面,便几乎不产粮了, 主要作物也是海物与瓜果, 是也不是?”谢凌又问。
“没错。”陆通判说完,谢凌便又将南面的部分圈了起来。
做完这些,他便开始把南沙分为南北两半,将各个县的家田资料相加, 全部整理出来。
这并非多么困难之事, 但以前来此的官员,却从未如此做过。
大宣朝重文轻术,商人虽富有,地位也不高。
许多人学了一辈子之乎者也, 与算术等东西上却是一窍不通。
且被派来南沙此地的官员,又有几个是真心想呆在此处为民生做出贡献的?大多不过是那些没有背景的穷贡生,被赐官到此, 过渡几年也就离开了。
待一刻钟后,谢凌才堪堪将其算完,并将结果写在那地图之上,对魏琼说道:“夫君你看,这南沙南面从事海远、以种植瓜果为主的县城,比北面那些只得产粮的地方要富庶的多。且越是稻田多的县,当地的民众就越苦。”
“我记得过去我的老师曾教过我,京郊的一个粮庄每年每亩产粮大约是多少石。京城并非鱼米之乡,粮食的产粮是不如江南等地的。但即便如此,却还是比南沙的水稻亩产高了一截。可见这南沙之土地,并不适宜种水稻,种的稻米都不够百姓吃的,自然是越来越穷了。”
“粮食为天下民生之本。”那陆通判听完便冷哼说道:“魏夫人,你说了这么多,又有何用?南沙气候恶劣,此乃天然条件,难不成还能改了去?”
谢凌听他连脑筋也不动动,便说的这般笃定,心中也是升起一股无名火道:“陆通判,粮食为天下民生之本。但你可知天下粮食一共分为几种?各有何特性?”
“这……”那陆通判被他问道,顿了顿才道:“自是有水稻、豆类、小麦等作物。”
“那你又可知水稻、豆类、麦类也有许多品种,各地适宜的品种各有不同。”谢凌说道:“你可知光是水稻,南北就大有不同。北方主要以粳稻为主,而南方则喜种籼稻?而江南地区盛产糯稻,一斤售价可抵籼稻五倍,也让当地百姓更为富足?”
“这……我一个朝廷命官,要知道这些作什么?”陆通判心中并不太清楚这些,但不愿就此被谢凌比下去,便梗着脖子说道。
“你一个主司粮运与家田的朝廷命官,却对民生之事一窍不懂,还如此厚颜,大宣有你这等只知吃俸禄却不思进取之官员,实在是国家的悲哀!”魏琼说道:“陆通判,你不若给自己也写个折子,也好告诉朝廷,你是如何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
魏琼这一番连消带打,说得陆通判满面通红,想要争辩,却也无颜争辩。
他这时才明白过来魏知州为何带自己的这个夫人过来,原来并不是来府衙亲亲我我,而是特地来打压自己的。
这时,魏琼便对谢凌柔声道:“凌儿对南沙这情景,可是有何想法?”
谢凌这才想了想说道:“我才疏学浅,问我一时有何想法,我也未必能说出一二。”
“但是这南沙与南洋气候相近,我记得南洋生产许多作物,民众也并没有吃不饱肚子的事情。我们不如从那边请来几个老农,让他们说说种植之道,我们也好从中学出些门道。”谢凌说道:“另外沿海之地盛产海珠,这南洋便有专门的海珠市集,有各地商户来收购,再回去卖出高价。我们南沙也有海珠,却无这等市集。采收了海珠的渔民,只能将其带到南洋,卖给当地的贩子,从中又被赚取了一层差价……”
谢凌所言,皆是经营之道。也是他过来以前白术反复与他讲过的,他自是比这些未接触过的人更加了解。
讲到此处,谢凌便道:“南沙也有港口,也有海货,却一直不成气候。如若我们鼓励民众在南沙的港口处开设市集,形成规模,必然渐渐能吸引各地客商来此采卖。有了市集,相关的如饮食、住宿等行业也会欣欣向荣,南沙百姓的日子必然也就越来越好过了。”
“不错,此乃可行之方案。”魏琼点点头道:“陆通判?你有什么异议么?”
那陆通判听得谢凌这一番分析,也觉得的确是有可行之处。
此时,便是如他也不好意思再说些什么来唱反调的,只能低下头道:“的确是可行的,只是这推广一事,恐难以执行……张同知他们恐不会答应。”
南沙的这些村民们种田,其中的租子是要上缴的,其中自有张同知和各县的知县在其中盘剥,有许多好处。
魏琼这一下就让这些百姓们改便经营方式,所走的路子不同,对张同知等人的利益是会有影响的。
魏琼闻言却笑道:“有何不答应的,此乃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陆通判,你不要将张同知他们想的这般不堪。我自是有法子叫他们答应的。”
陆通判听了,嘴上不再说些什么,心中却是十分不屑。
这魏知州他原本觉得是个京中过来的公子哥儿,仗着自己侯门出门,脾气颇大。
如今看来,他能得皇上赞赏,也并非是个庸碌之辈,确是有几分本事的。
只是年轻人,心高气傲,有点本事,却不知他们这些基层做事的难处。
张同知与那些知县们,便是南沙的地头蛇,谁也奈何不得。他一人的力量又何以撼树啊?
“陆通判,你这几日便去南沙,找那有几十年种田经验的好把式。待你将人找齐了,便通知与我,我自有安排。”魏琼说道。
“是。”陆通判得令后,便退了出去,态度倒是比刚才进来之前恭敬了许多。
待他离开了,魏琼才叹了口气道:“真不容易。这陆通判也不是个好用的,却也不得不用。若是其他人,怕是听都不会听我的。”
“夫君实在是辛苦了。”谢凌此时才道。
他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场合,心中颇有感慨。
他往日里只觉得做官的轻松,只消动动脑子,指挥下面的人去做事便行。直到亲自经历了这一遭,才知道原来当官是这么一件劳心劳力之事。
光是安排这么一点小事,就要斗智斗勇,费了这多口舌才进了一小步。
“好在凌儿你熟读了南沙民生的书籍,又会做买卖。”魏琼说道:“否则以我一个人的见识,恐怕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
谢凌听了魏琼这番话,面上一红,心中也是升起一股强烈的自豪之感。
他过去不过一个关在内宅的花瓶,别说这等政事,便是连京中的米油多少钱都不知。
他看到京中那些闺秀们一个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心中也是十分羡慕。又感到自卑,只觉得自己蠢笨,样样都不如他们。
可如今他却在南沙知府的衙门里,议起了民生之事。
若是此事能成,他必能对南沙的百姓大有助益。
能如他做到这般的哥儿,莫说南沙,怕是在整个大宣也为数不多了。
想到这里,谢凌自然不会忘记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两个人。
一个是自己的大哥谢槐钰,另一个就是他的嫂嫂白术。
这两人比较起来,他大哥或许待他情意更深,但白术却是真正助他脱胎换骨之人。
谢凌越是懂得更多,走的更远,心中对此感触越深。只觉得哥哥和嫂嫂的恩情,他怕是一辈子也偿还不完的。
魏琼将陆通判派去南洋找人。
知府里的人都暗暗好笑,只以为他是厌恶极了这陆通判,才故意折腾。大热天的,也不让他呆在衙门。
这陆通判是个不动脑子的,但执行力却还算不错。魏琼叫他去找人,他花了许多力气,一个月内在南洋跑了许多路,倒总算是找到了几个十分擅长耕种的老农。
待陆通判告诉了魏琼后,魏琼便突然找了张同知来道:“张同知,魏某来南沙赴任也一月有余了,想来除了第一次见面,都未与你和各地知县一起吃过饭。若是各位赏脸,不如就让魏某请客,也请各位好好消遣一番,联络一下同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