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有这样的后人皇帝,大概就是朱元璋大开历史倒车的报应吧。】
朱元璋已经快气死了。
朱标看情况不对,都把太医请过来在旁边候着了,见状连忙上去给朱元璋扎了几针,这才没有让皇帝陛下在上朝的时候突然脑中风。
不得不说,朱祁镇是有几把刷子的,他前面的皇帝们多少还都能摆起皇帝的谱来,现在这个居然称太监先生了……
“给朕把这个狗东西,逐出皇族!!!”
说是这么说了,但是现在又有什么用。
毕竟这玩意儿他还没出生呢,他的爹都没出生呢。
除非……
众人看了一眼朱棣,眼中闪着一丝复杂。
除非让燕王现在就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生孩子,否则的话谁能保证以后这个皇子不出生呢?
但是这点,朱瞻基可以做到。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复杂。
虽然他也信任宦官,甚至让人教宦官读书,但是他还没有糊涂到要叫一个宦官先生的样子。
这个儿子真的是,不能要了……
朱瞻基开始考虑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了,朱祁镇不行,那朱祁钰呢?
这个不会也有什么问题吧?
……
不过听天幕上的意思来说,只要是个人就比朱祁镇要强,那要不就直接换了吧……
听都不用继续听了呢。
【王振弄权的事情很多,我这里说完可能会直接把祖先们给气死,就先说这么几件吧。
而且王振不仅仅喜欢权,他还喜欢钱。
一些人为了升官发财,每次朝会都向王振送礼。
更有一些无耻之徒,为了讨好王振,极力帮助王振收礼,并当众公布礼物数目。
比如,王佑就曾在众人面前说,某人以某物送给王振,某人没有送礼等。
结果送礼者得到提拔,没有送礼者受到处罚。
于是,人们纷纷向王振送礼,多至千金,少亦百金左右。】
【时间一久,向王振送礼成了宫中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有人不送礼,也要受到惩罚。
比如,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曾建议改建国子监以发展教育事业。
但他比较正直,不向王振献媚,不贿赂不送礼,只是依制接待,引起王振不满。
后来,王振便以李时勉砍掉国子监前古树的一些树枝为借口,罚李时勉身带重枷在国子监门前示众。
李时勉身顶烈日,坚持了三天,他的学生一千多人伏阙上书,请求释放李时勉。
有个学生石大用上书皇帝,愿意自己代替老师受刑。
正好国子监助教李继通过太后的父亲孙忠向太后求情,孙太后便告诉了朱祁镇,朱祁镇根本不知道这件事,王振见压力太大,便放了李时勉。】
陈曦说着顿了顿:【不过我觉得就算是知道了,朱祁镇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毕竟王振就算是放个屁,他可能都觉得是香的。】
嬴稷摇了摇头:【这个皇帝算是废了,宠幸这么个东西,还如此相信……】
【除此之外,还有后来的名臣于谦,在正统十一年准备进京见皇帝的时候,于谦的朋友们都劝他给王振带上一点儿礼物,
但是于谦坚决不同意,结果他来到京城,便被王振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而关进监狱,并判处死刑。
后来在山西、河南两省官民进京伏阙请愿的压力下,王振才免了于谦的死罪。
还好,如果于谦死了,那明朝可能就成了跟宋朝一样了。
王振依仗朱祁镇的宠信,大煽淫威,虐焰之炽烈已达顶点。】
不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直接站了起来,一时间也顾不上难受了。
“什么意思,天幕上说的是什么意思?”
被质问的大臣们:“……”
问他们,他们也不知道啊……
马上就要说了,再等等吧。
【王振就是这样,利用手中权力,一面结党营私,大力提拔那些溜须拍马、谄媚逢迎之徒;
一面大打出手,残酷地镇压那些反对自己专权和对自己不恭不敬之人。
王振则遍受贿赂,又大肆贪污,家中财富越来越多。
后来王振败绩,籍没其家产时,仅金银就有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者二十余株,其它珍玩则不计其数,
足见其贪污受贿的程度,王振控制朝政以后,不仅对内党同伐异,大耍淫威,对外也投机取巧,破坏边防,最终招致了瓦剌贵族的进犯。】
瓦剌!
这个名字一出,三个御驾亲征过的明朝皇帝都站了起来。
坐不住啊坐不住!
这东西又干什么了?
尤其是朱棣。
他早就知道瓦剌不会太安分,所以才会想要将国都迁到北京去,天子守国门。
多少也是让后人居安思危的意思了。
他也完全不希望后人会再出现宋朝那种让金人直接在都城进进出出的事情,所以哪怕是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也还是要北伐。
但是现在,还是出现了吗?
第219章 第二百一十九个老祖宗很骄傲
【为什么把这个责任“归功”到王振身上呢?
按理来说, 这种大责任肯定是要皇帝来担负的,就像冤杀岳飞的事情,后人也知道是赵构的问题。
但是那个明显是赵构主谋, 秦桧不是什么好东西合谋。
这个事情上朱祁镇是个脑残皇帝,王振在里面占据的分量也比秦桧要多一点了。】
【王振好大喜功, 在朱祁镇初立时就劝其“右武”,并在朝阳门外的阅武将台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正统六年,王振又怂恿朱祁镇对云南麓川土司思任发用兵, 张辅也强烈支持,杨士奇、何文渊及刘球等臣僚反对无效,最后还是发兵了。
麓川之役由兵部尚书王骥主持, 思任发在第二年兵败逃往缅甸,明军继续攻打缅甸,迫使缅甸交出思任发。
但是其子思机发仍盘踞孟养一带, 并上表谢罪。】
【虽然这个时候廷议主张趁机招抚, 但是朱祁镇和王振坚持要其到京师请罪, 否则就要继续讨伐。
正因为这两个人的坚持,直到正统十四年, 王骥才班师回朝。
此役虽稳定了西南边疆,但“大发兵十五万,转饷半天下”,对明朝国力是一个不小的损耗。
除了用兵麓川外, 福建、浙江一带在正统十二年爆发了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一直到正统十四年二月才被平定。
随即广东又爆发黄萧养起义,至景泰年间才被平定。
这些“盗乱”的爆发反映出明朝已进入多事之秋。】
【其实有一点, 还是要给朱祁镇正名一下的。
那就是这个时候明朝国防赖以维持的卫所制度,已经濒临崩溃。
这个锅并不是朱祁镇在王振的支持下频繁用兵的, 而是从卫所制度创立之初就开始有了。
就是,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
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
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的这个制度。
但是由于自朱元璋创立卫所以来,卫所军生活就异常艰苦,月粮过低,又常被军官克扣,难以养家糊口,以致不断发生卫所军人逃亡的现象。】
【正统二年十月,直隶巡按御史李奎报告:“沿海诸卫所官旗,多克减军粮入己,以致军士艰难,或相聚为盗贼,或兴贩私盐。”
上一篇:弹幕总在嗑我的水仙CP
下一篇:带幸运物打排球有什么不对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