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论起那可笑的资历,姚瑜都比朝臣举荐的人强得多。
综合下来,这群人竟衬得姚瑜优秀的让同层次的人难以望其项背了。
也是离谱。
皇帝是知道这些人会横加阻拦的,可是没想到他们会找一些不堪一击的人来与姚瑜相比。
难道是收了好处?
不然不可能这么睁眼瞎。
这般,皇帝都沉默了:……
“如此看来,姚爱卿确实是最合适的了。既然姚爱卿如此合适,朕也不说什么代理不代理知府了,直接把代理二字去掉。
来人,拟旨。
任命书送到之日,姚爱卿即刻走马上任。”
皇上大笔一挥,就这样定下来了。
众臣无人敢说什么。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滋味不好受。
不管他们如何不痛快,姚瑜还是走马上任了。
摸着从四品官服,姚瑜有些愁。
不是说只让他随军打仗吗?
仗打得差不多了,却又突然让他处理水灾后续事宜。
好吧。
水灾的事他也处理好了。
本以为这就能会去继续当监军了,等打完仗就能打道回府了。
可突然一道旨意砸下来,皇上让他再坚持几月,主持完秋收便可以走人了。
眼见今年是个大丰收,秦将军也一举拿下图靼,姚瑜满心欢喜,只盼着一切结束,他就能回家了。
可是他等啊等,没等来回京的旨意,却等来了留任的旨意。
一想到见不得漂亮可爱的宋凉和与宋凉同样漂亮可爱的善善,姚瑜就觉得人生一片灰暗。
别人都回了,就他回不去!
宋凉会不会觉得他已经战死沙场了。
还有善善,他那么久没见过善善,儿子还知道有这么个爹吗?
皇上他怎么这样啊!
说话怎么不算数呢!
姚瑜心中所想皇上并不知道,他还让传旨太监私下告诉他,踏踏实实安安稳稳在这里呆着。这一个任期里,姚瑜想干什么都成,一切有皇帝。
姚瑜:?
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不是告诉自己,别想回去了?
这辈子就在这里呆着了。
难道他惹了陛下不快,陛下不想见他了?
姚瑜惊恐。
连夜就给陆大人写了封信。
以前不重视的为官之道该重视起来了。
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陆先生收到姚瑜的信,一度很沉默。
这小子是在炫耀吗?
一路走狗屎运,到哪儿都能遇到干出政绩的机会,莫名其妙的就升到了从四品。
就这?
还在这里阴阳怪气。
得罪了皇上,皇上还能给你升官?
要知道这世上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有能力又能有机会施展的则少之又少。
姚瑜有能力,还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这不知道能让多少人羡慕嫉妒。
…
姚瑜领会了皇帝的意思,便知道,自己肯定是回不去了。
可他不回去,难道一家三口从此都分居两地?
等多年以后再相见,他与宋凉相顾无言。
孩子见了他却不知这是是爹不是叔。
……太惨了。
无可奈何,姚瑜只好给宋凉写信,问他愿不愿意来新安府。
若是愿意来,他便将全家接了去。
若是不愿,他再干两年,看皇帝要不要调他回去,若不调,他就去辞官。
大不了不干了!
第126章 姚瑜事业篇9
姚瑜其实也想让赵氏来,但赵氏已经过了四十五了,身体不如从前,来回奔波易伤身体。
想到自己亲娘,姚瑜更低落了。
自己当官之后,似乎没怎么和老娘好好相处了。
成亲之前,他最依赖的就是赵氏了。
他什么不懂什么不会,开心了难过了, 第一时间就去找赵氏。
成亲之后自己有了事业,赵氏刻意给他机会成长。怕影响他们夫夫的关系,刻意不掺合他们夫夫俩的事。仔细想来,他已经很久没单独和他娘说过话了。
若他待一两年还好,若是五年十年不回去,姚瑜不知道他娘会老成什么样。
叹了口气,姚瑜给家里写了封信。
这次陛下也赏了不少银子,姚瑜大部分都让秦将军顺路送回去。
打赢了,班师了,消息很快传遍全国,百姓无不欢呼。
青山村也是。
“他赵姨,仗打完了,你们家姚瑜是不是该回来了。”
赵氏笑着点点头,“应当是的,皇帝老爷让我家姚瑜随军呢,这一起去自然也是要一起回来的。”
自那天之后,赵氏带着善善常常翘首以盼,盼着姚瑜回来。
终于,在某一天村头来了一队身着甲胄的兵士。
赵氏欢喜不已。
“是不是姚瑜回来了?”赵氏问宋凉。
宋凉也紧张的站起身。
没多久,就见那队兵士就朝姚瑜家走来。
宋凉一一辨认,可是里面并没有姚瑜。
秦将军着急回京,没有自己上门来送东西,而是派人过来。
“您就是姚大人的家属?”见宋凉点头,那士兵便将东西递给宋凉,“这是姚大人的家书和银两。”
宋凉没去接,而是反问:“不是仗都打完了吗?姚瑜怎么不回来呢?”
姚瑜上任的事还没传开,这士兵怎么知道?
“这,在下只知姚大人回不来了,至于为什么就不知道了,姚夫郎快接着东西吧。”
宋凉惨白着脸接过东西。
“是什么?”旁边的赵氏也没好到哪里去,声音轻颤。
宋凉扒开一看,“是银两和家书。”
仗打完了,人没回来,家书和银两却回来了。
这次难道真是抚恤金?
赵氏身子一软,差点倒在地上。
幸好王婶从人群中走出来扶住她。
“娘,你别多想,我们先回去看看信里怎么说,兴许是有别的事耽搁了。”
赵氏惨白着脸点点头,“好,我们回去看信。”
她心中安慰自己,毕竟这也不是第一次误会了。
说不定姚瑜真的有事。
一家子进了屋,宋凉才打开了信封。
“娘。”宋凉草草看了看,脸色便恢复了,然后给赵氏解释,“姚瑜好着呢,他没回来是因为皇上给他升了官,他要留在边关当知府呢。”
听到姚瑜没事,赵氏也是松了口气。
但听说姚瑜当了知府,她便傻住了,“啥?知府?比咱们县令还大的官。”
宋凉闻言忍不住笑了,“比县令大好几级,专门管县令的。”
就是在边关当。
赵氏心里有点小激动,她养大的兔崽子竟还能当官?当的官连县令都能管?
以前谁见了她不说一句慈母多败儿,如今瞧瞧,那些骂她的,哪个人的儿子比她儿子出息?
激动过后,赵氏又忍不住抱怨,“知府在哪不是当,干嘛不在咱们老家当?”
宋凉哪知道,瞎猜道:“兴许是看他年轻,想让他从简单的地方做起。”
赵氏点点头,“他在那群官老爷里确实显小,等年纪大了说不定就能回来做知府了。”
宋凉哪知道,这新安府才是目前这天底下最难做的知府。
这个地方什么都是乱的,什么都得从头做起,行政划分,职务职能,农业水利,还有刚按下去却不是什么时候又会起来的匪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