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有趣了。
这个电影一看就是邪道主角的电影,主角就是个十足的阴险小人,一举一动都释放着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恶意。
在这其中,他还真的参与网暴,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两起自杀事件。
他会觉得愧疚吗?丝毫不会,他更兴奋了。
什么嘛,原来你们这么在意别人的话啊,一两句话而已你们就破防了,就受不了了。
原来你们就这么脆弱。
他在这之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
在语言的暴力之中,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存在感】!
他跑到大楼上,疯狂对着空无之处大笑。
其疯魔之姿在长镜头下展现得鲜活无比,好像根本就不是角色,而是现实中存在的千千万万人的邪念、恶意。
攻击人好爽。
看着别人走投无路好爽。
看到别人哭得撕心裂肺为了证明自己在几万人的直播下结束自己的生命,那简直是爽极了。
在暴力的世界里,我是多自由啊。
谁也不能影响我。
什么,你说有人要制裁我?有这个法律吗?现场几万人看着呢,参与暴力的又不止我一个,告我?有用吗?那个人死是因为她太脆弱了,心理不行还上网,难道还怪网友吗?
出来做直播,就是要流量的,给你流量了,你难道还不应该感激涕零?
他在家里冷笑,像个演讲家一样,对着屏幕指手画脚,高谈阔论。
这一段剧情的演绎相当可怕。
演员就像着了魔一样,瞪大双眼,嘴角极限上扬,展露出癫狂的恶意。
这是话剧式的夸张?
其实不然。
倒不如说体验派的演绎。
不管谁说什么,事实上这种变态就是存在的。他恶就是恶,没有什么一个人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没有什么人人都是混沌的善恶并存体,他就是个恶人。
他生来就是个坏种。
以前没有做恶只是因为没有机会,现在给了他这么一个便利的机会,他简直乐翻天了,为什么要约束自己?
约束自己是凡人的念头!人就活这一次,就要为所欲为!
他像巡逻一样,整天跑到各种直播间中,任何平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偶尔他也会被人群起攻击,但他又怎么样,他照样很爽。
观众看到这里简直透不过气来,有人直想冲进屏幕殴打这个变态。
这种人被搬到电影荧幕上后,他的一切举动都被发现了。
观众之中有些人表情微变,并不像其他人一样对这个变态这么愤恨,他们……也曾有过这种心理甚至是行为。
这段快节奏的疯狂剧情过了之后,主角的疯狂更上了一层楼。
他的志向更远大了。
他瞄上了很多人,有的是社会名流,有的是普通公司员工,有的是学生。
他盯上这些人,是要做什么?
答案是杀人。
变态心理走到极致,肯定会有这种想法,暴力征服他人,让那些看不起自己的人在暴力下哭嚎求饶,多爽多刺激。
《摩天大厦》的黑暗基调吓到了一些从来没看过这类电影的观众,拜托,这可是贺岁档,你拍这种电影,未免太疯狂了吧!
但朴道基显然不在乎档期的问题。
电影将一个人的恶演绎得淋漓尽致,主角后来作为连环杀手持续作案,多次跟警方斗智斗勇,极限地挑战了当前的法制法规。
里面刻画了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形象。
警方费了很大功夫终于锁定主角作为嫌疑人,而主角这时已经逃进了一座摩天大厦,杀戮没有随着他连环杀手的身份暴露而终止。
他还要杀,特别是住在这个大楼上的人,他就要他们死,他们平时小看他,他早就想报复。
这些人都得死!
接下来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抓捕戏。
警方包围了摩天大厦,抓紧派人上楼抓捕,然而里面还有一些人没来得及逃出。
有些人沦为了人质,有些人不幸遇害。
这一场抓捕戏拍得相当刺激。
里面还有个人物明明是人质却吊诡地选择帮助主角,背后的动机让人心生惶恐。
——“你杀了很多我想杀的人,所以我帮你。”
最后的情节节奏紧张得令人窒息,最后主角跑上了顶楼。
警方同时冲了上去。
为首的队长对主角仇恨无比,因为主角的网暴,他失去了他的妹妹。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社会渣滓,能害这么多人死,造成了这么多的家庭悲剧。
疯子半步跳楼,电影好像到了尾声,他一跳下去,故事就结束了。
可是这样会不会太便宜他了。
这家伙是本世纪以来最凶恶最变态的连环杀手!
队长一股子愤恨在心,只想冲上去把主角撕碎了。
可是,疯子临死更疯,他笑着嘲讽了他们,嘲讽了所有人。
“好笑,你说我害死了你妹妹,可是我说的话哪里犯法了吗?有谁说网上不能攻击人吗?哪个法律法条说了吗?这么多人攻击你妹妹,你为什么偏偏恨我,我也才说了几句话啊,你怎么确定是我的话害死了她,而不是你平时对她不关心导致了她的自杀?”
“我只是做了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啊。”
“我只是说了大多数人都在说的话啊。”
“别跟我说你这辈子都没攻击过谁,你现在不就在攻击我吗。”
“你们身上也有罪!谁都有罪!凭什么只有我得受罚?这不公平!”
“是人都该死!”
“你个疯子,快闭嘴!”队长几乎失控。
电影的结局几乎是一场惊悚剧。
它把一个人的恶推向了极致,同时刺中了无数人。
电影里面还揭露了多种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的割裂,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人类自我可能的无限性以及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激烈矛盾。
主角死了,可是世上还有无数的他。
作为犯罪剧情片、另类现实讽刺片,朴道基几乎拍到了无可挑剔的级别。
剧情的攻击性让人头皮发麻,部分情节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类电影的票房可想而知。
但是也算是一种选择。
-
另一方面。
朱莉的《热恋》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战火年代。
男女主角是青梅竹马,从小一块长大,那年他们十几岁,情窦初开,对彼此都有想法,然而他们父母却不赞同他们在一起。
这是一个规劝社会,强调家长的权威,抹杀孩子的一切可能性,家长对晚辈的要求就是听话,听从他们的安排,就像他们当年也是这么被对待的一样。
可是男女主不服从,他们互相喜欢,凭什么不能在一起?
他们正要联手反抗他们的家庭,而这时战争发生了。
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都被卷进了时代的凶猛大潮。
男主不得不参军,而女主担心他的安全。
电影刻画了乱世之中的人生百态,不只是男女主,还有很多人的爱恨离愁。
男女主分隔两地,只能信件交流,然而有时候信件都未必能传到对方手里。
尽管被裹挟在时代大潮下,他们还是没有放弃彼此。
分离两地后,他们处境不同,各有艰苦之处,而正是这些艰苦之处,让他们更成了彼此的救赎,让他们在绝望的环境之中不至于绝望。
情节设计紧凑,戏剧性突出,每个演员都演得无可挑剔,其中好几位世界级的演员贡献出了堪称教科书般的对戏表演,几句台词的碰撞就叫人沉入其中,让观众被迫卷进了电影世界里的爱恨情仇。
宏大叙事和个人命运交合,剧情、台词,皆是那个时代的原汁原味。
有时候观众批评一些电影是歌剧式的表演,意在批评电影剧情的格局太小,但是格局的大小应该怎么说呢,难道非要谈宏大叙事才配得上一部反映时代的电影吗?
对此,朱莉从没有小看歌剧,歌剧的场景还原、人物本色,可不是一般电影能做到的,被称为歌剧式电影在她看来应该是一种夸奖。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