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丞相大人能主动提出让他在一边看着,也算是很有诚意了。
“好……那就辛苦丞相大人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大人尽管吩咐,奴才都帮您准备好。”
“恩,御膳房应该什么东西都有吧?我也不会做多复杂的菜式,现在能想要需要的材料有籼米、绿豆、乌梅、山楂、甘草……”
谢恒想了几个菜式,细数着需要的材料,不过到时候还要看具体操作,也不一定都用得上。
荣总管在边上点头微笑:“大人放心,这些东西御膳房都有。御厨们也都在,大人有需要他们打下手的地方尽管吩咐。”
“如此甚好。”
半个多时辰后,荣总管回来御书房,手里拿着一个食盒。
正在批阅奏折的宣景未抬头:“怎么这么长时间?太后不放人?”
“回陛下,奴才过去时丞相大人已经从太后那出来了。”
“那怎么耽误这么久?”
“丞相大人向奴才询问陛下情况,奴才说陛下胃口不好,午膳没用多少,丞相大人就让奴才跟着一同去御膳房,说要给陛下亲手做点消暑小食,让奴才在边上看着。”
言罢,荣总管将食盒放到桌上,但没有立即打开。
宣景终于抬头,转头看着食盒:“你说是丞相亲手做的?”
荣总管点头,“是,是奴才亲眼看着丞相大人做的。就在御膳房,还有几位御厨帮着打下手,做一些处理食材的简单活计。丞相大人说自己厨艺一般,就只会做点消暑小食,奴才却看着这几样小食做得是真精致,手法也挺熟练。圣人言君子远庖厨,没想到丞相大人既然还会这些。”
宣景没说话,看着食盒的目光十分平淡。
但荣总管却明白了宣景的意思,伸手打开食盒,将里面的吃食一样样拿出来。
一碗飘着挂花的酸梅汤,芝麻酱拌着黄瓜条、胡萝卜丝、香菜和些许辣椒的手工凉皮,淋着红糖水的奶黄色凉糕,还有一道颜色漂亮的凉拌什锦菜。
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这些吃食看着也是很有食欲。
宣景先喝了一口酸梅汤,酸酸甜甜,又十分清凉。
“冰镇过的?”
荣总管点头,“是呢!不过丞相大人说陛下您胃不舒服,就不能太冰,所以只是稍微冰了一会,喝着有凉意就行。”
宣景看着白底瓷器里深色的酸梅汤,不得不承认味道确实非常可口。
再吃一口凉皮,皮滑鲜嫩,鲜辣爽口,裹着黄瓜丝和胡萝卜丝的清凉鲜甜,还有在去掉了头尾两端的豆芽菜,浇上不多不少的芝麻酱和辣椒,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什锦菜都是宣景喜欢的组成,包括豆皮、魔芋、黄花菜、海带、猪耳朵还有腌制的娃娃菜等等。
最后那凉糕被宣景当做饭后点心,一勺一勺吃了干净。
荣总管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前这些空碗和盘子,陛下竟然真的都吃了。
以往夏日陛下的胃口不好是常事,也总胃疼,每到这时候陛下就什么都吃不下,不管御膳房怎么变着方儿的做好吃的,就是不能让陛下多吃一口。
可今日陛下竟然将这些全都吃完了,丁点没剩。
刚听丞相大人说要给陛下做吃食时他心中还不以为然,想着御书房的大厨们什么消暑小食不会做?但陛下还是一口都没多吃,整日忙于朝政的丞相大人又能做出什么花儿来?
却没想到陛下竟然吃得这么干净,这好像还是入夏以来陛下第一次吃这么多。
难不成丞相大人的厨艺真就这么好?
“陛下。”
饱餐一顿的宣景身心舒畅,“丞相回去了?”
荣总管:“是,丞相大人做完这些就回去了。”
“你觉得丞相今日为何如此?”
这个……可真是问倒他了。
“丞相大人为陛下准备这些消暑小食,是对陛下表忠心,不过以前丞相大人的作为确实……短时间内一个人前后变化太大的确令人生疑。不过奴才觉得至少这顿饭丞相大人是用了心的。单就说那凉皮里的豆芽菜,丞相大人说豆芽菜顶端的豆子和尾端的须子会影响口感,就亲手一根根给豆芽菜拔头去尾,没点耐心和诚心可做不来这么精细的活儿。”
宣景的手敲击着桌面:“朕听说丞相喜好写字,你差人将日前龙江总督敬献的那两条桐油烟墨送去丞相府。”
荣总管微微一笑:“是。”
第四百八十八章 丞相还是丞相
第二天早朝,谢恒将整理出来的折子呈上,里面就是有关奖励耕种的具体方针策略。
宣景翻看了折子,虽然还没说什么,但朝臣们还是能从细微的神态变化上看出陛下很满意。
在朝廷做官,凡是能参与早朝的,就少有不会看陛下脸色的,当官的时间越久,对陛下察言观色的本事就越高。
看来这次丞相大人拟定的折子很合陛下的心意。
“谢相果然没让朕失望,这么短时间内就拟定出这么详细的策略,辛苦了。”
“能为陛下分忧是微臣的荣幸也是微臣的本分,何谈辛苦?”
众人疑惑,怎么的?丞相还真打算走怀柔政策,假意忠心陛下,刻意表现,然后让陛下慢慢放松对他的警惕,他再趁机有所动作?
这是硬的不行所以决定来软的?
谢恒不管其他人如何作想,拱手说道:“微臣在拟定相关策略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此奏请陛下。”
“说。”
“在拟定的各项策略中,虽然大部分都是朝廷这边的一些变动安排,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百姓的参与配合,需要严格遵守一些相关条例。然百姓们大多律法意识淡薄,虽然对官府有天然的敬畏,但如果没有较强的律法意识,很多政策都会推进艰难。如果官府使用强硬手段推行政策,就有可能造成误会,出现反效果。故而微臣提议,加强百姓的律法意识。受众不仅仅是农户,还有商户和权贵。最好是从权贵阶级开始,让商户和农户看到朝廷对强化律法意识的决心,权贵都是如此,那普通民众才能更容易接受。”
谢恒说完,朝堂上文武官员立即下意识地小声讨论开来。
自古以来,大瑾国民风开放,朝廷治理的手段也较为温和,从来没有哪个时期过于严明律法,大瑾从上到下都已经习惯了。不管是皇亲贵胄还是平头百姓,都已经习惯这样较为“轻松”的环境。
他们不是没有制定各种律法,而是在执行过程中较为松散。律法本身就存在一些漏洞,有人就会钻这些漏洞,而朝廷却没想过要对漏洞进行修补。即便不是钻律法的空子,在面对一些“过线”行为时,量刑也会过多地考虑人情,七分之经过敲敲打打最后就只剩下三分罪。
似乎只要在律法量刑上“松一松”,这个世上就没有那么多的恶人,就真的国泰民安。
贵族如此,平民也是如此,高官如此,小吏亦如此,上行下效,久而久之,律法的束缚力就会越来越弱。
一个国家的法制力度一旦削弱,那很多政策的推行就会受到阻碍,国家前进的脚步就会出现阻力。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那么远,就只觉得强化了法制管理之后肯定不如以前自在,甚至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自己的权益遭到了侵害,自然要跳出来反对。
只不过发出反对声音的官员们畏惧谢恒的权势,一个个也不敢表达得太激烈,心里感觉憋屈,就好像明明自己是占理的一方,但就因为对方的权利比自己大,所以说话都没有底气。
“微臣觉得丞相大人过滤了,朝廷颁布的政策条令哪里有人敢不遵守?权贵们不用说,肯定是拥护朝廷的决策,寻常百姓们又没有阳奉阴违的胆子,实在没必要这么做。”
“方大人所言极是,而且这加强律法意识,听着是一句话的事,可要落实起来估计还是困难重重,何必多生事端呢?”
……
反对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谢恒没有着急纷说,他那一派的人自然会替他开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