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龙(120)
杨佑看了眼卓信鸿,卓信鸿点点头,“你说,若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你也要恕本官无能为力。”
黑风点头,“第一件事,我想请大人赦免兄弟们的罪过,赐他们清白的身份,日后不再追究上山为寇之罪。”
杨佑道:“你既然投诚,这本就是本官该做的。”
“第二件事,有人从山下带信,说廖襄正在昭义军手里,昭义军彭超要我兄弟投降,否则三天后就杀了廖襄。我希望大人能帮我兄弟救下廖襄。”
杨佑点头答应了,“还有呢?”
“最后一件,”黑风神情坚毅,“卧龙岗兄弟愿为大人鞍前马后,愿大人论功行赏,不要歧视我等出身,该赏则赏,该罚则罚,莫要因为出身而使我兄弟遭不白之罪。”
杨佑都答应了。
原以为自己要彻底失败了,谁知峰回路转,竟然和原来设想的差不多。
八百人虽然少了点,但也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刘慧被吵醒,看着眼前的架势,“大人?”
“咱们下山吧。”杨佑把他拉起来,“去找昭义军。”
第92章
“公子还记得答应我的话吗?”杨佑骑在马上和刘慧说道。
刘慧点头,“大人既然已经招安卧龙岗众人,草民定当为大人谋划。”
“公子年龄已到弱冠,为何自称草民,难道没有在刘大人手下有个一官半职?”杨佑好奇地问起刘慧的情况。
刘慧却道:“节度使只掌兵,提拔人选皆以武功排资论辈,刘慧是个文人,也没有考取功名,有何颜面在父荫之下为官?”
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威仪极盛,一开始确实是张只负责掌兵的官职,只是后来权力演化,节度使在治所之内有了极大的自主权,各州刺史均受其制辖,一家一户独大的局面司空见惯,父业子继也是常常出现的情形。刘慧身为刘武嫡子,也应该是早早就接触了刘武的权力。可他却还记得节度使一职对朝廷最初的意义。
杨佑默默把这一点记在心里,说不定刘慧和刘武关于是否忠于朝廷一事上可能有分歧。
夜里行军本就困难,黑风怕昭义军来袭,熄灭了所有的火把。若不是有熟悉的人带路,只怕是寸步难行。
一夜行军之后,他们走到了两座大山的关口,再往前走是一个开阔的小盆地,黑风派人查探,来人说,前面就是昭义军的驻地。
黑风叫人隐藏在山林间,带着杨佑一行往高处走,查看情况。
原本陡峻的大山,过了这个关口便缓慢地变成了平地,山坳下是密密麻麻的帐篷,挂着红黑二色的昭义二字旗。其中有一顶帐篷最大,看来彭超就带兵驻扎在那里。
杨佑再细看,陆陆续续有一两百人的小队回到营地休息。
黑风道:“他把人都拆分成小队,分别搜索山里的区域。”
“你估计他有多少人?”杨佑问。
黑风数了数帐篷,又看了看那些外出又归来的小队,默默地念着几个数字,对杨佑说道:“两万人。”
杨佑也被这人数震惊了,他感叹道:“还真是下了血本啊。”
“你在这待着,”他对黑风说,“我先下去看看情况,我不回来带你们走,你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天黑之前我还没回来,你们就赶紧跑吧。”
经历一番变故,他也不敢对自己的计策打包票,万一彭超坚持要剿灭黑风,他也拦不住两万人。
黑风点头。
杨佑回到山里,留下了卓信鸿和楚歌,带着蒋凌、霄宁、杨遇春和刘慧下了山。
他们按照黑风指的路走到了兵营旁边。
杨佑笑了笑,“公子啊,剿匪大计,全靠你开头了。”
军营门口竖着一个木桩,廖襄被绑在上面,低着头一动不动,身上的衣服都浸了血,苍蝇围着他嗡嗡地飞。
“走吧。”杨佑把刘慧一把推出去。
刘慧带头走向兵营。
走过木桩的时候,杨佑偷偷看了廖襄一眼,廖襄的胸口还有微弱的起伏。
似乎是感应到他的视线,廖襄费力地抬起眼帘,看了他一眼。
门口的哨兵一见到刘慧便齐刷刷地跪下,“见过公子。”
刘慧也是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
“我要去见彭将军。”刘慧说。
士兵带着他们进去,刘慧单独走进了主帐。
杨佑带着人站在帐子前耐心地等待。旁边的人虽然没有指指点点,但也不停地侧目看着他们。
等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刘慧终于和彭超谈拢了。
他走出帐来,身后跟着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人,大约三四十岁,穿着一身黑甲,看样子就是彭超。
刘慧侧身恭敬地说道:“这位就是西南布政使大人,胶东王殿下。”
彭超单膝跪地,“见过布政使大人。”
杨佑上前一步扶起他。“将军不必多礼。”
彭超道:“公子已经向臣说明,大人为救公子,不惜身犯险境劝降山匪,此等恩情彭超没齿难忘。”
看来刘慧确实是说了不少好话。
杨佑看向刘慧,刘慧默默地点头。
幸好彭超只是想追回刘慧,并不是为剿灭黑风而来。
第93章
杨佑让人去通知黑风带着人下山。
双方的士兵虽然都有些嫌隙,在杨佑和彭超的勒令下还是相安无事。
彭超带着他们往成都赶,一路上蜀中官员纷纷前来拜谒。
杨佑的皇子身份让他始终比刘武和武氏都要高上几分。
他已经到了蜀地,动手已经太迟了。
蜀郡太守武康一边骂着手下无用,一边准备着杨佑的欢迎仪式。
不过倒也还不必惊慌,从武惠妃递过来的消息来看,杨佑没什么本事,光长了一张脸,在朝中也没担过实务。
武家在蜀地经营多年,杨佑一个黄毛小子,有什么好怕的。
杨佑先是收到了武康的请帖,到他府上吃了一顿饭,席间两人虚虚实实各自试探了一番。
让杨佑有些震惊的是,他竟然在这里知道了武宜之的身份。
武家人的长相总的来说算是平平,只出了几个样貌好的人,那便是武康的一对儿女。女儿被送进宫里当了惠妃,生下了七皇子杨伦,为武家挣到了更多的荣宠。
武惠妃的哥哥武邕才干平庸,不过在蜀地做了个文官,他却有一个生得好看的儿子,武宜之。
从武家的下人中杨佑探听到,武宜之是武邕的嫡次子,前年科考名次不好,不知是怎么商量的,武家就顺势把他送进了宫。
姑侄二人共侍皇帝,在蜀中是清流世家嘲讽的对象。
武家却不以为然,他们只需要皇帝的宠爱,对其他人的看法并不在意,毕竟武家就是替皇家养马出身的,名声再好,老贵族们也不会多看他一眼,倒不如多为家族抢一些权力,如果杨伦能当上皇帝,那就再好不过了。
敢把自己的嫡子也舍去做男宠,杨佑不知道该对武家说什么。
刘武事前已经接到了刘慧的消息,在武家之后宴请了杨佑。
“王爷,”卓信鸿在开席前对杨佑叮嘱,“老师临行前曾说,刘武可以为援而不可为敌。”
杨佑心里也知道,武家是不可能和他站在一起的,他能争取到的,就是刘武的支持。
站在这个角度,刘慧就是至关重要的人物。
杨佑自嘲地想着,要是刘慧也喜欢他,说不定事情就好办多了。
不过也只是想想。
他比谁都清楚,相比于感情,权力可重要得多。
他们被安排在城内的驿馆中,刘武派人来接他们到了节度使府上。
节度使大门刷着黑色的桐漆,外表上看远不如太守府豪华,刘慧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童亲自应门,在门边等着杨佑。
看样子,另一个孩子就是他的弟弟,这两人是刘武仅有的孩子。
“见过大人。”刘慧按照平民觐见官员的礼节对待杨佑,杨佑可不敢在节度使门口让他们跪,刘慧才弯腰,杨佑就把他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