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寒应承道:“一户是乡野的,一户是县城里做生意的,看着都是踏实人,昔年总遭受县衙的人欺压,这才想找靠山,我觉着还不错,便打算应下了,母亲年老,身子不大爽利,接她来县城里养老享享福也好。”
“如此安排,再好不过。”
第58章
从县学回去,杨晔又参加了场宴请,又是充实忙碌的一天,回到宅子里倒头便睡,第二日他睡了一大早上,人还在床上摊着,阿喜便进来说宅子里来了好几个商户,都想依附到杨家。
他早知道会有商户会找上门,毕竟他怎么说也是乡试第一,可算是香馍馍,至于那么晚来,无非是想观望观望。
阿喜麻利的帮他穿好衣服,交待道:“客、客人都已经在宴厅里等你,别再一脸睡态了,知、知道了吗。”
杨晔耍赖栽在阿喜的肩头,让阿喜看不清给他栓衣带,阿喜在他腰上拧了一把,杨晔吃痛直起腰。
“别、别闹了,快去吧。”
宴厅里此时已经坐了两名商户,见他过去,两人立马起身毕恭毕敬的行了个礼,齐齐喊了声杨举人。
杨晔不禁感慨,他去宋府的时候也是这番境遇,如今回到这小小的文阳城,竟然也是风水轮流转,他成了让别人看脸色的老爷,此般对比,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觉得有些飘忽。
“都坐吧。”
来的是两个中年男子,杨晔见其衣饰便知两人小有些财力,经其介绍,一个姓卢,一个姓郭。
姓卢的是做餐食生意的,有个还算大的铺面,因是从村野来县城做生意的,祖上都是乡野农夫,无所依靠,来了县城屡遭当官的欺压,原本铺子生意不错,结果层层剥削下来,维持生计都难,这朝便备下了厚礼前来。
至于姓郭的则是在乡野有上百亩田地,家里小有资产,今年朝廷忽然征收兵役,土财主日子过的好不想去徭役,也舍不得家里两个壮年的儿子去服役,这才自甘沦为佃农依附杨晔。
得知了两人的基本情况后,无非是看看送来的礼品合不合心意,哪边更有诚意些。
杨晔堪堪瞧了一眼,送的也就是那些东西,什么补品啊,腊肉香肠一类的,还有瓷器佩戴的饰物,倒是花了些功夫的,卢姓商人的略微显得单薄一些。
“你们的心意我已经知晓,若是杨家需要助力,我必然会差人上门通知。”
听着模拟两可得答复,两人都知道这事儿可成可不成,答谢之后,郭姓土财主弓着背到杨晔跟前小声道:“杨老爷,小人家中有一小女,如今正是二八之龄,若是能够依附于杨举人,小人愿把小女许配给老爷做一房侍妾。”
杨晔眉毛微拧,他偏头看向郭氏男子,露出了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殊不知已经触了杨晔逆鳞的郭氏男子尚且还以为事情成了,立马恭敬的退开拱手道:“小人便回去等老爷的消息了。”
瞧着出去的郭氏男子,杨晔面露冷光,想一脚踹在那人的屁股上,他现下最为恶心人动往他身边塞人的心思。
郭姓男子意气风发的出了杨家大宅子,瞧着外头站着两个小商户,他来回扫了两人几眼,甩了甩袖子,颇为高傲道:“此般寒碜相也好意思来杨宅,可别脏了杨解元家的板凳。”
两名小商户面面相觑,皆是尴尬的咳了一声望向别处。
待郭姓男子走远以后,小商户道:“才出来一个,不过片刻功夫又出来一个,瞧着还都是有些资产的,咱们怕是真如那男子所说的一般。”
另一名商户道:“解元的门槛自然是高的,咱们文阳县几十年没有出过解元了,来登门的人自然是不少,我听说杨老爷为人平和,好赖咱进去见过了人才晓得,就算是受些白眼那又如何,总比朝廷的人追着要税银好的多。”
两人相互鼓舞着才进了杨家。
一日下来,杨晔接待了好几拨人。
最后选定了三户,一户便是那姓卢的,还有两户则是做早食和开茶馆的。
杨成问道:“那姓郭的瞧着也不错,如何不用?”
“他能耐大的很,咱们家怕是拘不下他。”
阿喜疑惑道:“怎、怎么了?”
“他说若能依附杨家,就送小女儿给我当侍妾,我可怕的很。”
阿喜端着饭碗正在吃饭,听着有人要送自家闺女上门,好端端的白米饭突然就不香了,他用筷子巴拉了两口,不过好在是杨晔拒绝了,这点让他心里安稳不少。
杨晔见状给阿喜夹了一筷子菜:“我们家里只要你一个就够了,不会让别的人进门的。”
杨成也笑了一声,附和道:“是啊,阿喜在杨家最苦的时候进的家门,现在家里条件好了,阿晔要是敢辜负你,大哥跟你嫂子都是不会答应的。”
阿喜心里一暖:“谢谢大哥。”
“你们早点有个孩子,别人也就不好说道什么了。”
阿喜捧着饭碗点了点头。
杨晔摸了摸阿喜的头发,道:“为难他也没用。”
过了几日,杨晔便去官府办了几个商户入杨家门下的有关手续,手续一成,杨家便相当于一下子多了三户人家的家奴,三个商户便成了自家产业,虽然对于商户来说一时间家里的一切都变成了别人的,开口闭口还得叫人老爷,可如此一来,自己不用再交赋税,儿女也不用再徭役。
杨晔让他们各自把店铺开着,也并没有管制的太死,只要求他们每月上交百分之四十的收入,至于家里的儿女,儿子便让其跟着在铺子里干活儿,女儿便在宅子里做些简单的家事,洗洗衣服做做饭一类,是供其吃饭的。
一时间家里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倒是热闹了许多。
眨眼间便到了年末,县城里一派喜气洋洋的,入冬以后事情不多,家里有多了那么些人,左右能让杨晔操心去做的事情真没两件,杨晔读书读疲乏了便想找些事情做,眼瞧着年底了,他便和阿喜一同去了趟书具铺子,两人买了好些红纸回家。
卢氏的儿子卢圆听闻他们要自己做灯笼,于是从村里砍了一捆竹子带到了宅子里,削了细竹条供两人编制灯笼。
“我瞧你竹条削的均匀,以前可是也编制过灯笼?”
卢圆道:“以前小时候爹还没到县城里来做生意的时候,家里会编制些鸡笼,到了灯会前会还会编灯笼送去给卖灯笼的铺子,能补贴些家用。”
杨晔点点头,这孩子今年不过才十六,他常瞧着他帮卢氏在馆子里跑前跑后,馆子里的脏活儿累活儿都肯干,一点也不偷奸耍滑,乡野长大的孩子多是吃的苦的。
他考虑了一下,现今家里有四个或大或小的少年,两个男孩儿两个女孩儿,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但是起步晚,少年们都没读过书。
虽然在他们家是家奴,不过他也不打算苛待他们,准备请个夫子到家里来教他们读书写字,不求能像他一般学的精,往后考取功名,能够识文断字到底登得上台面些,男孩子以后也能在杨家底下的产业里管管账目或是当个小掌柜之类的,至于女孩子在家里伺候着,家里会接触不少有学识的人,肚子里有那么点子墨水也是好的。
杨晔把灯笼做好后就让卢圆送去了家里的几个铺子,顺道通知他们晚上回宅子里来吃饭。
晚上肯定要热闹一下,杨晔许久没有下厨,时辰又还早,他炖了两根猪腿骨让家里的人看着火以后就同阿喜去买菜了,冬天吃个羊肉火锅暖和,两人没做轿子出去,慢悠悠的去了肉市,买了几斤羊肉,又要了些羊杂,顺道还在肉市买了排骨和鸭肠,除了牛羊肉之外,其余的都是些杂碎,肉市里的人不少也是认识杨晔的,见其买这些杂碎,甚至还要了个几乎不会有人买的牛肚,都十分讶异。
可人是有钱的老爷,富户,大伙儿不敢说,也不敢问啊,只得躲着看热闹。
肉市的东西买好以后,杨晔便让跑腿的送回家里,接着又和阿喜去菜市买了些莲藕,萝卜一类烫火锅的东西。
晚些时候杨晔负责炒料,阿喜则和两个小姑娘择菜洗菜,小湘瞧着热闹,在院子里跟着大家闹,倒是其乐融融。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