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越:“你们俩是商量好了还坑我吧?扯来扯去是我吃亏呗。”
卖给池远舟便宜,那分给他的利润就少了呀。
池远舟:“我只在自家书铺卖卖,总共也没多少本。”
沈青越:“行吧。”
反正周边这几个县二两八钱一本的书,总共也卖不了多少。
分到他手上的钱,兴许都不够买池远舟送他茶。
第二本他页数画超了,加封面一共七十三页。
如果去掉最后一页的“见天地”,能省下一张纸。
池远舟也试了试印到封页上,但效果不太好,还是留下了。
不过有第一本的利润参考,沈青越还想保持和第一册一样的价格,“等你们印全册本时候再换纸加钱吧。”
据他所知,池远舟岳父从难民里挖了两个衢国来的纸坊工匠,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抄出来的竹纸更薄,更细腻,造价还更低些了。
卖到现在,他们第一册利润很高,第二册还是让一让利吧。
买书的主要是小朋友呢,普通人家小朋友攒一年都不见得能攒够三百五十文钱。
“对了,你家纸坊要用竹子吗?”沈青越问起来。
去年他们忙来忙去的,都没往纸坊卖竹子,也没怎么卖树。
今年开荒会清理一片竹林,肯定要砍竹子。
老竹子可以留下来做建材,嫩竹子可以用来造纸。
笋是挖不完的,林子里很密,可以间苗式砍一砍。
第134章 谈价(二更)
纸坊是需要竹子的。
不过宝峰县的纸坊都集中在南边, 从姜家村送过去,差不多要走一天, 路途很远。
纸坊更愿意在周边近处买,如果当初不是姜竹实在没什么赚钱的营生,也不会往那么远卖竹子。
得租车,新砍的竹子又沉,一车装不了多少,路费太贵了。
姜竹如果想卖竹子, 也得想办法自己往纸坊运。
不过纸坊除了要竹子,还要麻和构树、桑树之类的皮。
只用从每年的新枝上剥下来树皮即可。
路途远,还是卖麻到纸坊更划算一些。
沈青越想了想,作罢。
既然如此, 还不如留着竹子做竹编。
今年他们可以早点儿开始准备扇子。
也可以编些有花样的篮子、筐子之类的。
姜竹编不完,可以找别人一起编。
竹子卖给谁不是卖, 卖给本村人做竹编, 还能带动大伙儿一起赚钱。
趁着张叔阳和池远舟还没下山, 沈青越把姜竹给他做的竹帘拿出来挂上了, “这样的竹帘, 你们觉得卖多少钱合适?”
两人齐齐诧异:
“你们还要做这个?”
“小姜还有时间做这个?”
沈青越:“我们没空, 村里有人有空啊, 做一个需要挺久的, 也做不了多少。”
姜竹冬天时候做这个做了差不多半个月呢。
如果分工兴许能快一点儿, 经过先前走马灯, 他发现大家还是挺会分工节约时间的。
姜正家, 就是刀工更好的姜正和家俊来削竹子做零件,家蕙和石生帮他们糊灯笼,家业负责拼成灯笼。
开始慢, 后来还挺快的。
他们的竹帘可以让会破篾的只破篾,再专门找一两个人过剑门刀刮篾,让会编席子的来专门编。
为了节省成本,可以用绳子来构图,做出来几个样品后,分工比着编,每个人只需要记一部分篾条对应绳子的位置,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
先前刘三给他染料时候,他曾经想过用染料染竹篾。
不过现在想想,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可以染绳子。
用彩色的绳子来编出彩色的图案。
反正长腿鸟颜色简单,主要就是黑灰白红,也好染。
在村里召集人手应该是可行的,就是不知道利润有多高。
如果卖不上价,兴师动众的就不值当了。
沈青越:“你们觉得值多少钱?”
池远舟还真不懂这个。
张叔阳也不太清楚这该怎么定价。
不过如果是他们自己买,“五两左右可以买。”
看来这事还得找刘三问。
沈青越粗糙估算一下,如果按一人完成一个竹帘需要十五天,每天工钱八十文,那成本就是一两半。
另外他们得租个场地。
帘子不比扇子,铺开需要挺大地方,分工后说不定一间大屋子都装不下。
而且现在天气还凉,也不能让大家在院子里干,至少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才行。
做好了,还得有个仓库存放。
山上家里的前院倒是挺合适的,但是他们俩自己在山上自在习惯了,尤其是想和姜竹腻歪的时候……
除非迫不得已,还是在山下租个院子吧。
房租得算上。
再加上竹子和线的成本,可能要新买的工具,还有一些可能现在还没想到的成本,一张得卖二两以上,他们才能比较宽裕地盈利。
沈青越想得美滋滋,花了十天时间,和姜竹一起动手做了个样品出来,卷上去找刘三问价。
到了他的布铺,刘三竟然不在。
他们把车放到布铺外,顺便在县城逛了逛。
距离茶市没几天了,街上外地人都多起来了。
还有趁着人多耍把式演杂技的,占了个街角,敲着锣鼓就开始演了。
喷火的,耍刀剑的,顶罐子顶碗的,练软骨功夫的,还有逗八哥、小猴的。
看热闹的人群围了一圈儿又一圈儿,瞧见有小动物,他们俩没往前面凑,隔着些人看了一会儿。
茶市来的商人多,讨赏钱时遇到心情好的商人,说不定就能收到银子。
他们俩正看呢,刘三回来了,隔着远远地喊他们:“沈兄弟,姜兄弟,沈青越!”
他们回头,刘三哈哈大笑,“你们俩怎么跑城里看杂耍来了?”
沈青越:“看什么杂耍,找你呢。”
刘三:“找我?走走走,到店里说,街上太吵。”
他们转身前,看到刚刚表演了软骨功的小姑娘端着锣走到他们正前方了,姜竹掏出几枚铜钱喊前面的人帮忙放进去。
沈青越笑了笑。
刘三瞧见了,叹气:“这些都得打小下苦功夫练,再大点儿筋骨就没这么软了,练不成了,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说着,他也往里递了把铜钱。
是啊。
有钱人家谁会让孩子吃这个苦,还居无定所,一年到头到处卖艺表演。
回到店里,刘三又喜气洋洋了,“坐坐坐,你们今天是想买点儿什么?”
沈青越也乐:“你这是捡着钱了?”
刘三嘿嘿笑着,“买到了几张茶引子。”
他朝姜竹道:“小姜兄弟,你那小堂哥,真不错。”
“嗯?”沈青越诧异:“怎么了?”
“嗐,前几天他们有个同僚说好了要卖我的茶引子,一扭头,又许给别人了,这事也怨不到姜树头上,他就牵了个线,今天这不,他又闷不吭声地从别人那儿给我弄到几张。”刘三笑眼眯眯地从袖袋里掏出几张纸给他们看。
沈青越这才看到传说中的茶引子。
其实就是一张纸,不过印章纹样做得很复杂,纸质量也很好,这大半年纸研究多了,沈青越一拿都能判断个大概,他刚要搓搓研究是什么档次的纸,刘三连忙阻止:“手下留情!这可不能乱来,折印了,弄脏了,卷角了,这可就作废了!”
沈青越:“作废?”
刘三:“可不是嘛!”
为了好验证,那是一点儿污迹折痕都不能有,他拿回来都是虚卷着,路上还得躲着点儿人,生怕别人给他挤了。
沈青越服了,好家伙,支票吗?
他把茶引子放桌上看了看,发现了其中的高明之处。
除了复杂的阴文、阳文框,连印的字都是特殊字体的,故意在某个字的笔画上缩短或者拖长,上面所有东西都是印的,用的墨也非常黑,一般买不到这么黑的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