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叽叽喳喳:
“去了!还去了曲先生家、贾先生家。”
“贾夫人做的小麻花可好吃啦!”
沈青越听得直笑,他看了一圈儿,瞧见了赵舒云和曲家、贾家的孩子。
这群孩子估计是走到哪家,就从哪家再拐出几个孩子来,说不好全村小孩儿都快来齐了。
他又仔细瞧了瞧,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里,有将近一半都穿了新衣服,穿旧衣服的,袄子裤子也鼓囊囊的看得足够保暖厚实,一个个脸蛋也有些肉,不像从前那样干瘦干瘦的,年纪小些的,好几个脸颊看上去肉嘟嘟的。
他莫名生出种养的小鸡崽崽都茁壮成长的微妙乐趣,还没忍住过去捏了两个肉嘟嘟的小脸蛋,诱惑道:“这几天吃什么好的了?都长肉了,我家也有好吃的点心,你们吃不吃?”
小孩儿揉揉脸蛋:“我娘说不能乱要东西吃!”
沈青越:“没事,你娘问起来,你就说是沈先生非要塞给你们吃,不吃不许下山,还要打屁股。”
小孩儿们震惊:“真的吗?”
沈青越煞有介事:“真的!”
等姜竹拜完年回来,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
走近些一瞧,沈青越被一群拿着点心糖果吃的小萝卜头围在中间,正搓废纸当引线,教他们怎么在雪窝里点炮仗,还要比谁炸的雪洞大。
姜竹一来,家业他们几个就围着他要炮仗玩。
他们大了,已经不稀罕点引线了,就想在手里点着往远处扔,比比谁扔得远,炸得响。
沈青越:“不许!必须用引线。”
他可不信任这年代炮仗的质量。
姜竹在院前扫出一片空地,找了个破旧的陶缸往里面点了一丛小火,让他们拿炮仗往里扔,比谁能扔进去,能炸响。
投壶似的玩法,大孩子们顿时玩儿得不亦乐乎。
点完了炮仗,他们又商量着去书院射院挂个竹筒,比谁能射中。
姜竹把射院钥匙给家业,弓箭都在那边屋子里,他们能自己去玩,沈青越还给他们装了些果子点心和一把铜钱当彩头,“谁射中了就能从里面挑一个。”
“嗯!”
一群孩子呼啦一下又往山下跑着玩儿。
姜竹:“注意安全,不许朝人射箭。”
一群孩子应着声:“知道啦!”
沈青越:“一会儿过去看看他们。”
姜竹:“嗯。”
沈青越:“怎么去了这么久?家业他们都比你先上来。”
姜竹把陶缸拎到厨房,剩余没烧尽的木炭夹进炉子里,“里正他们说明年客栈开业的事,瞧见我了让我一起听听。”
有人提了叫沈青越一起去听的,毕竟他出钱最多,然而,大伙都知道他来了也是睡觉,干脆叫姜竹帮忙转达了。
沈青越:“不是说想书院招新前开张吗?”
姜竹:“嗯,正月十六复课,二十开始招新,但是厨子还没找好。”
沈青越:“嗯?大厨不愿意干吗?”
姜竹:“也不是不愿意,他说他年纪大了怕做不好,惹别人嫌弃,他儿子现在水平还不行,只能煮面、蒸包子,做菜不够火候,客栈又是全村的买卖,他怕耽误了大家的生意。”
这个沈青越倒是理解。
去年来村里听课的老老少少,就有人觉得他们村大厨家的小馆子做饭不精细,看了看,只买了点心垫补一下,晚上再去镇上或者县城吃。
老头虽然不说,但是应该还是挺伤心的。
他十多岁就跟着他爹和他爷爷帮厨做菜了,有时候还被别的村请去做席面,提起手艺,一直是引以为傲的,骄傲了几十年,老了突然被嫌弃手艺,哪可能完全不介意。
说起来还是后来谭武元他们经常跑去他们家店里凑钱学大人点菜吃,说他做的哪道菜比他们从前在县城哪家哪家馆子做得更好吃,老头才慢慢又高兴了。
别人可能没发现,只当他是照顾小孩儿,沈青越去得多已经瞧出来了,谭武元他们点菜上菜比别人快,同样是小孩儿,别人去了可没这种最优先待遇。
不过大厨的顾虑也确实有道理。
那么大个客栈,主厨不是好当的,一直炒菜也不是一般的体力活儿。
他都快六十的人了,熬久了肯定熬不住。
不过他一拒绝,让里正也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他们是打算靠自己村里支起来摊子的,没厨子可哪儿行?
可附近村子,手艺比他好的,会的菜没他多,会的菜多的,手艺又没他好,里正也是为难上了。
沈青越:“里正是想从外面聘人吗?”
姜竹:“嗯,说让大家想想能请谁,池远舟家不是开着不少茶馆客栈吗,我想找他问问。”
沈青越:“行,那咱们就明天去给你姥姥姥爷舅舅舅妈拜年,顺便到池家给池远舟捎个信?”
姜竹:“嗯。”
沈青越帮着姜竹装好供品,“走,去给你爹娘拜年。”
姜竹:“嗯。”
今年他也有好多话要和他爹娘说。
第206章 水匪
初二, 姜竹和沈青越去韶府拜年。
今天的韶府分外热闹,家里的亲戚几乎都到齐了, 连老太太远嫁外县的侄女都赶回来了。
韶老夫人也十分的精神,从早上起来人就高高兴兴的,和许久不见的同辈表亲、堂亲聊天吃饭,又给晚辈们挨个发压岁钱,还特意让赵福丫带姜竹、沈青越也来,给他们也发了红包。
他们俩下午告辞走的时候, 老太太还兴致勃勃地领着一群小辈看沈青越给她画的画。
初三一早,丫鬟去叫她起床,老太太说不吃早饭了,还想多睡一会儿, 不要喊她,丫鬟应了, 给她掖好了被子, 放好帷幔, 坐在床边的矮榻上看老夫人昨天送她的漂亮银镯子。
家里人见老太太没起床, 也没多打扰。
一直到中午, 韶老爷和韶三爷过来问问老太太吃没吃饭, 丫鬟怎么叫老太太也不应声, 叫来还在府里的大夫来看, 才发现老太太已经在睡梦中去世了。
韶宗固过来通知姜竹和沈青越去吊唁, 他们俩还有些恍惚。
整个宝峰县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 连县令和久不出门的县城耆老也来了。
老太太已经有八十多岁, 走得又安详,算是喜丧,但整个韶府没有一个不伤心的。
韶老爷哭得眼睛肿胀, 不能自已,接待都要靠韶三爷和管家来。
姜竹和沈青越过去打招呼,韶三爷人也有些恍惚,还是二舅舅韶新松提醒着搭话。
韶三爷回过神:“你们来了,去上炷香吧。”
姜竹应了声,和沈青越一起去上香。
明知道她时日无多了,但才有了交集的长辈忽然就不在了,他们俩从灵堂出来也有些怅惘。
池远舟瞧见了他们,过来打招呼,“厨子的人选我帮你们俩问着了,到时候我带人去……你们俩怎么这个模样?”
他忽地想起来姜竹和韶家的关系,安慰道:“也不要太伤心,老夫人是喜丧,听说是在梦里走的,没有受苦……”
沈青越先调整好情绪“嗯”了一声。
红白皆是喜事,他们不远就有几个人在说一会儿拿韶家几个馒头、果子什么的,拿回去给孩子、老人,沾沾韶老夫人的长寿喜呢。
兴许就是为这个,韶家准备了好大一车的馒头。
他们三个一起沉默了一会儿,沈青越先道:“初十吧,要是找到了人手初十先到我们村试下菜?”
“嗯?嗯!好。”池远舟回过神儿来应了一声,和他们一起到稍远处的走廊坐下,“对了,你们书院今年什么时候招学生?先生找好了吗?”
沈青越:“正月二十开始,先生已经有几个人选了,过了这几天我们过去聊聊。”
池远舟:“还是从难民里找的?”
沈青越点头:“对,姜树帮着找的。”
衙门有人确实是方便,姜树帮着找同僚翻了翻难民登记的籍册,就找到了两个秀才,一个举人。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