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危险的是,母阏氏与军臣的颛渠阏氏不是同族,很有可能支持伊稚斜篡夺王位。
这么一想,于单的头号敌人立刻成了同在东部的叔叔。
母阏氏的娘家须卜氏可比呼衍氏和兰氏要艰苦的多,一直呆在王庭之北对付丁零。也正因为丁零开始南下寻求生存之机,须卜氏在老上与军臣这儿被委以重任,一度超越四贵族之首的呼衍氏。
但这仅限于须卜氏上层的安慰并不能让整个部落为之满意,同时也令母阏氏与军臣渐渐离心。
作者有话说:
关于匈奴阏氏的文献查了很多零散的文献,主要以《史记》和《汉书》为主,当然也有一些学者的猜测(虽然我被绕糊涂了,不过这就是考据的魅力)。
根据现有记录来看,匈奴单于的妻妾来源于以四大贵族为首的贵种家庭,其次就是投靠的属潘之女,乌孙与汉朝的公主。但无论如何,母阏氏与颛渠阏氏、大阏氏一直都是四大贵族的女儿,由此确定匈奴王庭与姻亲辅政的框架。以呼韩邪为例,后世最了解的是王昭君,但呼韩邪在迎娶王昭君前就迎娶重臣乌禅幕的女儿和呼衍王的两个女儿,并且还有未记载的五到六位阏氏,可留下名字的仅有三人,并且呼韩邪的长子,也就是乌禅幕的外孙被送往大汉为质,余下的儿子里除了呼衍氏的外孙当上单于外,也就一个未记载的第五阏氏的儿子,也就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当上单于。
此处已不可考证呼都而尸道皋若鞮是不是四大贵族的外孙,但是考虑到呼韩邪的特殊情况,如果他的母亲是四大贵族的女儿,那么应和呼衍王一样被汉书记录为呼韩邪的功臣之一,至少留下个氏族称呼而不是以第五阏氏模糊处理。
结合母阏氏在匈奴的特殊地位,便有猜测单于的在满足父系为挛鞮氏的前提下还有母系要求,否则呼韩邪不会对乌禅幕那么“刻薄”,在其立下赫赫战功后把他的外孙送去大汉当人质,并且前者还没有闹腾,一直忠心耿耿至死。
所以我猜测大汉跟匈奴肯定是有暗中交易来保证王昭君的儿子像嫁去乌孙的解忧之子般当上首领,不然难以解释呼韩邪为何把父死子继改为兄终弟及,汉朝乃至匈奴王庭在王昭君的独子死后反应那么大。还有一个疑点是在王昭君之前嫁去匈奴的大汉公主翁主都没有子嗣记载(要知道里头还有自幼生长于燕地的翁主,所以不会是所出为零,而是她们的孩子难以进入王庭的权力中心)。不幸的是,匈奴和乌孙一样耍了大汉,所以被重拳出击了。
PS,不仅是大汉,王莽也很看不起这种行为,嫌弃到单方面挂了呼都而尸道皋若鞮的儿子的电话,还把庶女嫁给王昭君的外孙以扶持女婿取代呼都而尸道皋若鞮的儿子,结果被东汉灭了。
第290章
于单的表情变了又变,双手不断扯着马鞭,最后露出杀人的表情:“好。好啊!这可真是太好了。”
“原以为是忠心耿耿的狗,结果却是咬人的狼。”于单几乎吼出声道:“备马,我要去见撑犁孤涂。”
“左贤王,不可啊!”于单还走出大帐便被左右当户死死拦住。
某个与颛渠阏氏有点关系的当户苦口婆心道:“那阉狗会妖法,您是想让单于以为您有不臣之心吗?”
眼见于单还不冷静,当户直接下猛药道:“想想老上单于和冒顿单于。”
这一例子在匈奴的冲击力毫不亚于西汉提起“扶苏之死,胡亥篡位”。
果然,于单立刻冷静下来,然后像牛一样地喘着粗气道:“那我应该怎么做?总不能让邪门的阉奴继续呆在撑犁孤涂的身边。”不然等伊稚斜做大做强了,于屠日禅那个杂种姑且不谈,他这挛鞮氏与呼衍氏的儿子却是必死无疑。
可是让他带兵勤王却是万万不能的。
匈奴人的政变次数比“玄武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的大唐还要频繁。
更刺激的是,因为匈奴是个部落联盟,属于“王族”的挛鞮氏统治草原不过七八十年,别说是建立一个的民族概念,他们连奴隶制的社会框架都还是在挛鞮氏与四大贵族联盟后才搭建起来的,然后学着中原那边搞了一堆国相都尉。
说来也是有趣。
韩王信的儿子孙子以匈奴国相的身份降汉时,刘瑞的大父非常高兴,还以为是唬来两个匈奴王庭的核心成员,于是封了千户彻侯。结果等他明白这个国相没啥实质意义,就和广东的“靓仔”一样可以疯狂批发后,文帝的表情真的快要裂开了。
然而命令已下,收回是不可能收回的,所以只能压着二者的晋升速度,避免出个封无可封的万户侯。
同理,于单虽然水平较菜,但也有个不想便宜其他部落的大局观。
他与军臣要是发生冲突,那伊稚斜肯定会来“帮帮场子”。
加上西域的各大部落一直记得乌孙与匈奴的大缺大德,靠近汉朝的折兰王与白羊王,西边的月氏残部与南方的大汉……
这么一想,于单呼出一口长气,连带看向乌桓的表情都和颜悦色了许多:“说得对,我还不能便宜外人。“
乌桓人的脸上笑得那叫谦卑顺从,心里却是白眼直翻。
于单也知仅凭自己不能搞定军臣,所以向不远处的乌桓人招招手,像是询问亲兄弟般语气温和道:“乌桓大人的女儿还在右贤王的帐里?”
“还在,并且已成右贤王的阏氏。”不知为何,单于世袭在冒顿单于后便子嗣不丰,一副被诅咒的模样。
反观没有继承权的挛鞮氏分支倒是繁衍迅速。
右贤王罗姑比在任四十年,服务于三任单于,这在匈奴已是前无古人的高寿。而以右贤王为首的单于子弟也发展迅速,逐渐形成难以忽略的强大势力。
虽然就压制月氏,控制西域的角度来看,右贤王的家族兴盛肯定利于匈奴王庭的长久的统治。可凡事有度。史上多是分家压过东家的例子,而匈奴又有以下犯上的传统,所以对日益强盛的右贤王系,有继承权的挛鞮氏子弟都要拉拢一二。而右贤王也不是傻子,明白自己的统战价值在哪儿,因此对月氏、西域一松一弛,例行教训的同时不下狠手,这才有了冒顿和老上扶持乌孙,试图分化右贤王系的长久布局。
结果你猜怎么着?
乌孙也懂统战价值。
一边跟匈奴称兄道弟,一面与大汉眉来眼去,结果把匈奴惹毛的同时也把大汉气了个半死,最后被一分为二,彻底失去统治西域的资格。
乌桓知道伊稚斜在打什么主意,但也没有并入左谷蠡王系的兴趣。
他们是乌桓人。
不是匈奴的狗。
更不想为伊稚斜的野心付出一切。
“你随我的人马去一趟右贤王部落,问问乌桓阏氏能不能与咱们合作,将中兴说那阉奴与伊稚斜捉个现行。”
右贤王罗姑比虽没继承权,但是他在王庭的地位超然。
伊稚斜弑兄篡位也好,弑侄篡位也罢,都需要在龙城大会上获得右贤王的支持才能继承大位。
因此他对右贤王的拉拢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
至于那位乌桓阏氏愿不愿合作……
呵!
罗姑比都六十多了,常年征战又岂能久活。
匈奴有人殉的习俗。
像罗姑比这样的贵族死去肯定会有大批的奴隶,宠爱的妻妾侍从为其殉葬。
当然,一些出身尊贵,有特殊政治意义的阏氏侍从是不必殉葬的,可以被新任单于或王姓收继婚,甚至回母家改嫁。
可乌桓阏氏不同。
乌桓在匈奴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
因此在右贤王死后,乌桓阏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为罗姑比殉葬。
顺带一提,有野史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传统派的匈奴贵族要求王昭君殉葬,但却被呼韩邪的大阏氏和复株累若鞮单于制止了。
毕竟那时王昭君的儿子伊屠智伢师还活着,并且在呼韩邪单于和汉室的操作下极有可能继承兄长的单于之位。
那些匈奴贵族又不傻,冒然杀了汉室的公主,未来单于的母阏氏是嫌自己命太长了吗?
上一篇:[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上
下一篇:大王万万不可!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